奇山幻境——晚明吴彬山水画中的叛逆特质

来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14382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彬在中国山水画史上是一位艺术风格独具面貌的画家,他的山水奇幻诡谲,所营造的风格在晚明甚至整个山水画史中都具有开拓性的价值,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晚明复古之风盛行,“吴门遗风”犹存,“中和雅正”为品评标准的时期,吴彬这样具有强烈革新意识的画家,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本文以吴彬中晚年的山水作品为代表,通过与同时代的主流画家分析比较,探讨其山水画中的“叛逆特质”,本文中所提到的“叛逆性”主要针对的是当时晚明主流的审美观和品评标准,是吴彬自觉或不自觉的寻求艺术上的突破,是对高逸化道统秩序的突围。论文以观看方式、造景构思,空间表现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分析其独特的造境手法,探究其山水画中的叛逆特质生成的原因,以及影响其异质化的因素。本文通过收集吴彬的山水画作品、生平、相关文献等资料,分析吴彬创造“奇幻”之境的形式语言的发展过程和背景,挖掘其山水画中所呈现出的特殊审美价值,吴彬这样另辟蹊径,追求个性表达的创作理念,敢于突破“传统”的窠臼,创造出具有抽象意味的图式,这种创新精神对当下的山水画的创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和长春鳊(Parabramispekinensis)具有肉质好,生长快等优点。团头鲂和长春鳊分别属于鲂属和鳊属,它们之间杂交不存在障碍。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杂交种在生长与抗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为此,我们将团头鲂与长春鳊进行正交和反交F1试验(团头鲂♀×长春鳊♂为正交、长春鳊♀×团头鲂♂为反交),对F1胚胎发育、生长进行了比较研究,开发了正反
学位
本文研究对象是位于山东临朐的北齐崔芬壁画墓,通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同时期墓室壁画图像,研究分析该墓壁画所体现的艺术特色。第一章分析了崔芬墓壁画的空间特色,首先简述了壁画在整个墓室空间中的布局,其次以树的形象为线索分析画面内部空间的连贯性及三维空间意识;第二章通过分析《历代名画记》等相关文献的论述,并对比古代相关绘画作品,对崔芬墓壁画的线条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细笔铁线描”及“重复排比”两大特色;第
学位
草鱼是重要的经济性鱼类,在我国淡水养殖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由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引发的草鱼出血病每年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GCRV共有三个基因型,其中GCRV-II的传染性和致死性最强,由GCRV-II S7基因节段编码的VP56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口服疫苗是水产养殖业预防草鱼出血病的理想方法。然而,抗原易降解和免疫原性低是口服疫苗的主要缺陷。本研究中,我们选用VP56蛋白为抗原
学位
黄秋园是20世纪我国杰出的山水画大家,艺术修养全面,一生执着于绘画,笔耕不辍,山水、花鸟、人物皆能,工界画,善诗书,尤以繁密厚重、气象沉雄的意笔山水成就最高,也为世人所推崇。他的山水画由“四王”起家,继而上追宋元,下承明清,深入钻研传统,心摹手追,对传统技法、理法的研究通过自己独特的图式表现出来,在传统的基础之上开启自己在山水画方面的艺术面貌。黄秋园一生仅去过一次庐山,但晚年却钟情于对庐山的描绘,
学位
道释人物画与宗教、政治关系十分密切,是研究人物画不可避免的重要研究对象。明代道释人物画在其统治集团的干预下,受不同画派兴衰影响,虽不及魏晋隋唐时期巅峰繁盛,但也是画风多变、种类繁多。此时期,道释人物画与风俗画的界限愈加模糊,吸收了许多民间元素,出现了如蝙蝠(褔)、葫芦(福禄)等寓意吉祥的谐音图像符号。本文研究的这幅由浙派张路绘制的《老子骑牛图》,符合这一特点,画风刚劲有力的同时,兼具民间元素。既有
学位
神农架林区是我国著名的生态环境优良区,森林覆盖率达92%以上,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个生态稳定区,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扩张的不断加快,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生态问题逐渐显现。因此,有必要对神农架林区的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为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本研究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于2020年9月至10月对神农架林区主要河流的42个采样点进行了采样调查,并
学位
鲂鲌“先锋2号”是由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和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经过杂交后多代定向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及耐运输等的特性,是我国重要的特色经济鱼类。通过长期养殖发现,“先锋2号”的雌性比雄性具有更快的生长速度,其全雌鱼培育将会带来更高的市场经济价值。同时可在短时间内积累该品种的优良性状,且
学位
鱼类属于变温动物,其生理活动会受到水温的影响。近年来,寒潮等灾害天气频发,温度的骤降对养殖鱼类的生长、免疫等造成了不利影响,对我国水产养殖业造成了较大损失。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是一种备受欢迎的冷水性养殖鱼类,其最适生长温度为16-18℃,22℃以上的高温对其构成显著的温度胁迫效应,因此关于虹鳟的温度研究多集中在热应激方面,但是关于低温条件对虹鳟的胁迫效应的研究鲜见报道。本
学位
苏东坡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文人画”理念的大文豪,虽然关于文人画的深度解读相关文献颇多,但是具体结合苏东坡绘画作品进行分析的鲜少。《枯木怪石图》承载着苏东坡枯木竹石的矛盾纠结心理,能使笔者深刻研究其中的文人意趣。笔者观察《枯木怪石图》总是能感觉到苏东坡想借这幅作品倾诉些什么,或是宣泄愤怒,亦或是期待着枯木逢春,说不定也是想给自己无奈的一生作个总结,总之,“矛盾”的心理写满了画卷。故而我希望能将苏东坡
学位
池塘圈养模式是一种集约化的新型养殖技术,相较于传统池塘散养模式,圈养模式将鱼类散养转为圈养,很大程度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同时具有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增产高效及水产品品质健康安全的优点。养殖密度作为一种影响鱼类生长的重要胁迫因子,不适宜的密度会使鱼类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对其生长、生理及免疫产生负面影响。本研究以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为研究对象,试验鱼初始体质量16.3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