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湘鄂渝黔四省市接壤的武陵山片区是土家族的主要聚居区域,拥有着数量丰富、类型多样、价值重大的土家族档案资源。为促进档案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本文选择对武陵山片区的土家族档案资源整合进行研究,这是学术界首次以武陵山片区为区域整体,以土家族民族档案资源整合实现为具体目标的探索性研究,旨在服务于民族聚居区、经济协作区以及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区域发展的战略,具有显著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关涉到了民族档案理论、档案双元价值、档案多元论、全宗理论、资源整合理论等,确定了土家族档案资源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入区域的核心概念,结合国家对武陵山片区发展的整体规划,确定了“区域-历史-文化-生态-档案”的区域研究思路,提出了武陵山片区土家族档案资源整合的“土家族模式”。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历史以来形成的土家族档案资源进行了归纳分析;通过实地调查法,结合问卷、访谈、网络等方式,调研了武陵山片区具有代表性的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机构,针对土家族档案资源的管理与整合情况,以及公众对土家族档案资源的认知情况;通过个案研究法,对土家族档案资源整合中现存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多种学术理论的支撑与研究方法的运行下,本文总结出土家族档案资源具有空间地域集中,保存机构众多、管理分散,民间存储数量庞大等特点,这其中,已经完成的文献整理,机构合作基础,结合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土家族档案资源整合提供了客观的便利条件。通过调查发现武陵山片区土家族档案资源现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公众对档案资源的认知存在鲜明的重藏轻用传统观念,对档案价值理解存在偏差,对档案法律法规意识不甚了解,且具有较为明显的民族文化认同色彩;二是对湘西土家族自治州为案例进行了3个阶段的调研,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组织力量分散、档案来源主体单一、档案管理人才缺乏、经费严重不足、管理体制的局限等问题;三是以档案信息门户网站为对象,武陵山片区内县市档案门户网站建设薄弱,使用专业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部门寥寥无几,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明显滞后。针对调查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土家族档案资源整合的路径,一方面,应该培养土家族档案资源观,提升土家族档案资源的公众认知;应该开展具有土家族民族特色和武陵山片区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源建设,推动武陵山片区内档案公众服务向“公共性”转型;另一方面,探索档案馆与其他文化资源收藏、管理机构,与其他社会力量的跨界合作,通过联席会议、编制整合等顶层设计循序渐进地推进档案资源的整合进程;以区域联动机制的构建为基础,利用多元参与主体与多维整合模式的应用机制加以实现,借助法律法规保障机制来协调处理。同时,为确保武陵山片区土家族档案资源整合的实现,需要从土家族档案实体资源、土家族档案信息资源、档案网站以及专业人才资源等内容要素方面形成整合机制,从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等业务流程层面进行具体的整合。整合过程中还需要借助档案机构改革的契机,发挥人才力量,保障整合的顺利进行,确保整合结果的专业性。总的来说,本研究在理论与方法中丰富了民族档案资源的内涵,在研究对象与内容中充实了对土家族档案资源相关研究的不足。土家族档案资源整合的实现,能为武陵山片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丰硕的数据与资料,能为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发展与弘扬产生推动力,能为土家族社会记忆的建构提供民族的凝聚力。最终,在实现民族文化繁荣与发展的同时维护和巩固了民族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