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对“等待”母题在中西方文学中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探寻中西方共同的人文期待,文中选取关于等待的作品依照等待主体和客体的不同,分为四个方面:关于爱情的等待、关于死亡的等待、个人对理想自我的等待、人对未来的等待。通过作品的比较进一步分析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共同的人文期待。中国自《诗经》、《楚辞》就有大量关于等待的文学作品,西方文学的《圣经》故事也包含着人类对上帝的等待。后世文学在此基础上又有许多创新,组成了新的文学主题。例如,女性对爱人的等待,人对死亡的等待,个人对理想自我的等待,人类对未来的等待。在这种种等待背后也暗含着人类文化的差异,中国的儒道文化讲究经世致用与静观待变,西方的“两希文化”既强调上帝对人的救赎也有人自救意识的张扬。无论是中方还是西方文化都包含着人类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期望,在人类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等待,等待我们内心的安宁。作为拥有自我意识和自由选择能力的人类,我们更要思考:对于整个人类而言真正有意义的选择究竟是什么?如何才能找到更为明朗的方向?我们需要稍作等待,让我们的内心寻找答案。我想,生活在今天的每一个人都可以给出一份答案,只要我们能够慢下来等一等我们的灵魂,听听心灵最深处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