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社团与秘密会党的比较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px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代社团与秘密会党是中国近代社会两类社会群体。这两类群体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属于不同的社会阶级与阶层,在中国近代社会发挥着不同的历史作用。中国近代社团发端于19世纪末的戊戌维新时期,是当时国内维新思想大氛围和西方社会学理论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秘密会党的出现则是清朝前期的事。近代社团产生后与秘密会党开始并存于中国近代社会,但两大群体在社会成分、价值取向、社会行为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都存在相异之处。在社会成分上,近代社团成员大多是爱国知识分子及其他爱国人士,而秘密会党成员则多是破产劳动者及其它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下层贫苦大众;在价值取向上,近代社团以强国富民为己任,图以救国救民,而秘密会党多以构建封建血缘家族关系为方式,图以免受欺辱,进行互助互济活动;在社会行为上,近代社团多进行爱国政治运动和学术上的研究,而秘密会党的行为则表现为多面性,对内有互助互济活动,对外则有两面性,一方面反抗政府的压迫,一定程度上参加了民主革命,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掠夺性,存在着违法犯罪行为。两大团体的诸多差异导致二者对社会的影响截然相反:中国近代社团作为培养革命家和思想文化界领航者的摇篮,出现在近代历史中,具有积极的建设性和领航性;而作为封建群体的近代秘密会党自身具有落后性,所以其对社会的消极破坏性也非常突出。中国近代社团与近代秘密会党这两个社会群体是论文的研究对象,论文以二者的社会成分、价值取向、社会行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为切入点,力求分析出二者对近代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探求中国近代社会组织发展规律,从而促进相关部门对社团的规范化管理,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盲目的群众来组织反动群体。
其他文献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文化大革命”中形成高潮,并发展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一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偃旗息鼓。这场运动不仅改变了一代青年的人
在影视作品中,隐喻和色彩常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影片中的画面色彩、音乐场景、人物的表情与举止、镜头拍摄画面的远近与俯仰等,来凸显导演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愿望、
南海琼东南盆地是天然气水合物重要远景区之一.由于盆地大部分地区海底地形平缓、地层近于水平,增加了利用地震反射剖面识别似海底反射(BSR, 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的
上丘是大脑皮层下的一个重要结构,主要控制眼、头及部分肢体对外界刺激的朝向运动,不同感觉模态(视、听及身体感觉等)信息投射的汇聚,使上丘深层富含多感觉神经元,每一个感觉
本文研究了 10钢在 H2 SO4溶液和 Na Cl溶液中渗氢后 ,在不同应变速率下其氢脆敏感性 .结果表明 :在 H2 SO4溶液中渗氢后 ,10钢具有明显的氢脆特征 ,应变速率从 3.33× 10 -1
本文通过对汤寿潜“学战”思想及实践的研究,论述汤寿潜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汤寿潜的“学战”思想的产生背景,随后从“开启民智、求富求强”的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迅速灭亡中国,对教育发达的东南沿海沿江地区进行狂轰烂炸。为了保存文化命脉,国民政府作出教育西迁的重要决定。作为大后方的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