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塞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和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1日至2007年11月1日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7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对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本组患者男21例,女26例,年龄45~93岁,平均74.09±12.49岁。(2)危险因素包括:大于或等于60岁39例(82.98%),高血压32例(68.09%),心房纤颤26例(55.32%),脑卒中或TIA病史20例(42.55%),高脂血症18例(38.30%),糖尿病10例(21.28%),吸烟8例(17.02%),饮酒4例(8.51%)。病因包括心源性脑栓塞,动脉粥样硬化性,医源性或术后,动脉炎和原因不明。47例患者中,45~59岁有8人,其中风湿性心脏病致脑栓塞2例,医源或术后1例,感染性脑动脉炎1例,不明原因4例;60~74岁16人,其中非风心性房颤致脑栓塞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3例,不明原因5例;75~89岁19例,心房纤颤致脑栓塞1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1例,不明原因6例;90岁以上4例,非风心性房颤致脑栓塞3例、不明原因1例。(3)47例患者中,不同程度意识障碍28例,完全瘫痪22例,头痛或恶心呕吐20例,二便障碍13例,凝视麻痹12例,感觉障碍12例,其它有言语障碍、抽搐、瞳孔不等大。并发肺部感染25例,脑疝13例,消化道出血5例,低钾血症6例,尿道感染4例,褥疮1例。合并冠心病26例,心衰12例。(4)47例患者中,有35人行纤维蛋白原检查,其中17例高于正常。发病6小时内和6~12小时,头颅CT平扫发现部分患者呈现MCA高密度征、脑水肿征以及低密度区。CT呈现中线偏移者6小时内2例,24小时~1周内9例,1~2周2例。CT呈现出血转化者,24小时~1周内7例,1~2周内2例,3~4周内2例,出血部位包括原发梗塞部位、远隔脑实质部位、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单纯MCA供血区受累左右侧共35例,LMCA+LPCA供血区受累2例,RMCA+RPCA供血区受累6例, RMCA+RACA供血区受累1例,双侧PCA供血区受累1例,LPCA供血区受累1例,双侧小脑半球受累1例。8例患者行头颅MRI检查结果与头颅CT基本吻合。3例患者行头颅MRA检查,2例发现异常。8例患者行颈部动脉彩超检查,4例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5例接受外科治疗,30天死亡率20% ,幸存率80%;42例行内科保守治疗,30天死亡率28.57%,幸存率71.43%。共死亡13例,9例死于脑疝,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呼吸衰竭;13例死亡病人中,脑梗塞原因包括心源性脑栓塞7例,动脉粥样硬化性1例,原因不明5例。结论:(1)高血压、心脏病(特别是心房纤颤)是MCI最重要的危险因素,MCI主要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它危险因素有脑卒中或TIA病史、糖尿病、高脂血症及纤维蛋白原增高等。病因主要包括心脏及动脉源性脑栓塞、大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医源性或术后、动脉炎等,风心病及动脉炎引起MCI者多较年轻。(2)意识障碍、高颅压、凝视麻痹、瘫痪较完全高度提示MCI,个别MCI患者表现为抽搐、双侧病理症阳性、瞳孔不等大。MCI患者极易发生脑疝、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并可出现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和出血转化等。(3)早期行头颅CT检查发现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局部脑肿胀征、脑实质密度降低,高度提示MCI,及时行头颅MRI、MRA或颈动脉彩超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4)救治MCI要积极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形成。外科治疗也许可提高MCI患者的生存率。心源性MCI致死率也许较高,MCI患者主要死于脑疝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