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课程是我国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教材是课程的重要依托和负载,对教材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促进教材的编写、评估、使用,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基于质量学视角,本研究将教材质量分为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并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进行教材的比较研究。采用课程难度模型进行教材内在质量的静态比较。设计信息技术教材质量评价问卷,并应用于辽宁省现行教材,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师生对教材内在质量认同度的比较。最后,采用课堂观察法,对教师借助教材进行创造性教学的水平和实际发挥的状况,即影响教材外在质量最重要的因素,进行重点比较研究,并对实施教材的环境作简要分析。本文的主要工作在第二章、第三章及第四章。第二章是信息技术教材内在质量的静态比较研究,采用“课程难度模型”对教材内容难度进行比较分析,刻画该模型的课程广度通过细化知识点来衡量,课程深度通过对描述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赋值的方法来量化。另外,对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从情感素材、文字图表两方面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了比较。第三章是信息技术教材内在质量的动态比较研究,设计了信息技术教材质量评价的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主要考察教师眼中教材与学生、教材与教师的适应程度;测量学生对教材的喜爱程度。发放、回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并对调查问卷的显著性指标采用聚焦访谈法进一步分析。第四章是信息技术教材外在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采用课堂观察法和聚焦访谈法,了解教师使用教材的真实水平,深入挖掘教师处理教材的意图和理念,同时对实施教材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做简要分析。最后对以上内容作出总结,得到了关于教材质量和关于研究方法的结论,提出了发展和完善教材,以及比较和分析教材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