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发展教育、完善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国家不断加强对教育体系的支持与保障,其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将大量财政资金投入教育,以满足发展教育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及相关资金需求。而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具有公益性、普及性及强制性等特征的义务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它的实施与保障更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义务教育投入水平与以往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发展义务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也就从教育资源投入是否充足转变为充分的投入是否能带来相应的产出。为回答这一问题,首要任务是厘清各项投入与产出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有的放矢,从而提高义务教育的投入产出效率。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合我国中部地区某县的实际情况,本文研究义务教育各类投入与学生成绩这一主要产出间的关系。文章首先从历史与现实角度出发,肯定了政府提供义务教育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并利用合理的指标衡量了近几年我国义务教育的投入产出水平,得出了“义务教育投入产出关系”这一研究方向。其次,文章对义务教育阶段中不同投入对产出的影响提出了假设,并考虑到该阶段中公共教育投入通过影响家庭要素,从而间接影响学生成绩的可能性,形成了完整的路径与机制。同时,文章说明了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即根据多层线性回归明确各类教育投入对成绩的影响,根据典型相关分析检验回归结果,并确定投入要素间的主次关系。在前文的基础上,文章运用2011-2012年间对我国湖北省某县数十所小学的调研数据,研究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及财力资源的投入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更高的教师职称可能意味着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考试成绩,以校内图书册数和生均公用经费为代表的物质资源投入和财力支持对学生成绩的积极作用相对有限。同时,公共教育资源的投入确有改善父母对待孩子考试失利的消极态度、家中孩子较多,分散家庭教育资源投入等因素对学生成绩产生的不利影响的作用。为检验学校教育资源的作用,并厘清教育资源投入的孰轻孰重,文章在当地2015-2016年间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展开研究。实证结果说明,学校人力资源投入是提高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肯定了前文的研究。对实证结果和实际情况加以考量,文章对完善义务教育财政保障制度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资源的总投入,二是不断优化义务教育资源的投入结构,三是从政府供给资源、监督教育等职责出发,促进义务教育资源的分配公平。同时,文章也对政府为学生和家庭提供更多政策和资金保障提出了一些非常具有可行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