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是国家创新系统中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产业集群升级和集群网络演变的微观基础。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成为企业的核心要素,知识联盟成为支持企业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探讨企业如何构建与优化知识联盟,有助于指导企业联盟实践、理解国家创新系统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机理,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企业知识联盟指企业为了促进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并实现创新目标,而与其它企业、机构通过各种契约或股权形式结成的以获取、使用或者创造知识为目的的关系总体所构成的网络组织。本文采用仿真、最优控制与博弈模型,探讨企业知识联盟的构建与优化决策。
首先,在包含两个企业的知识联盟中探讨知识联盟的构建与维持问题。联盟企业间相对吸收能力的结构性差异是决定联盟创新水平和寿命的重要因素,因而是企业选择联盟伙伴的重要标准。通过对知识联盟中知识创造过程的仿真得出:在创新活动可分解程度较高、以探索式创新为主、或者联盟动机是优势互补的情况下,企业应当选择相对吸收能力的结构性差异较大的联盟伙伴以实现较高的创新水平,且这种知识联盟相对持久。
其次,本文以探索式创新为背景,探讨企业构建与调整知识联盟的最优联盟策略。从知识基础与关系强度两方面考察企业知识联盟的属性,并将企业的联盟策略区分为探索式联盟与开发式联盟。通过最优控制模型求解得到:企业创新目标与现有知识联盟的属性共同影响着企业最优联盟策略的选择与动态转换;其中,创新目标较低的企业容易陷入固守现状或者盲目探索的陷阱。
最后,本文着重探讨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或机构构建的外向知识联盟的特例,即:国内供应商通过后向关联接受下游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过程中,如何促使国内供应商提高自身技术能力投入水平。通过动态博弈分析表明:国内供应商在跨国公司的供应体系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会直接鼓励国内供应商对技术能力的投入,但同时也会激励跨国公司的生产效率类技术转移而抑制供应商的技术能力投入。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给出了指导企业知识联盟的相关政策建议与深入研究展望。
本文使用量化模型,从不同角度探讨企业构建和优化知识联盟决策的内在机理,并考察了多种因素的影响作用。企业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调节这些因素对企业知识联盟施加影响,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以及国家、区域的产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