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党的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作出了生态宜居的村镇发展要求。自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每年发布的一号文件的内容主题都围绕三农问题进行展开,推动我国村镇建设的发展。这一方面说明,当前促进我国村镇建设和发展是提升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抓手,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村镇的绿色宜居建设是我国村镇建设的重要方向,有利于促进村镇地区产业绿色发展,加大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提升人居环境水平。目前大部分对村镇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村镇规划、村镇住宅、村镇人居环境水平等单一方面,对村镇绿色宜居建设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党的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作出了生态宜居的村镇发展要求。自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每年发布的一号文件的内容主题都围绕三农问题进行展开,推动我国村镇建设的发展。这一方面说明,当前促进我国村镇建设和发展是提升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抓手,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村镇的绿色宜居建设是我国村镇建设的重要方向,有利于促进村镇地区产业绿色发展,加大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提升人居环境水平。目前大部分对村镇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村镇规划、村镇住宅、村镇人居环境水平等单一方面,对村镇绿色宜居建设的多角度、多因素协同发展的系统研究较少。为完善这部分研究,论文尝试着基于系统方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等理论基础上,构建村镇绿色宜居建设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以期对村镇的绿色宜居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现实指导。
论文以村镇绿色宜居建设为研究对象,为深入了解和分析村镇绿色宜居建设的影响因素,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村镇绿色宜居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在突出性、以人为本等因素选择原则的基础下,筛选出了19个影响因素,借助解释结构模型(ISM)对识别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层级划分,并初步分析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构建村镇绿色宜居建设的影响因素体系。然后,以构建的影响因素体系为基础进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明确系统建模的目的与基本假设,对系统边界进行确定,并将系统分为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社会发展三个子系统,通过各子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绘制系统模型的因果关系图与存量流量图,建立相应的方程式,构建村镇绿色宜居建设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最后,选取了苏州市吴江区为研究对象,在对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的前提下,对吴江区震泽镇进行了不同发展战略下的模拟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绿色宜居发展模式下,巩固第一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且有利于环境保护,提升当地人居环境,并针对仿真结果对村镇建设在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自然资源部日前发布《全国石油天然氣资源勘查开采通报(2020年度)》显示,2020年我国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3.22亿吨,同比增长17.7%;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0514.5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0%;页岩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918.27亿立方米,同比下降74.9%。
今年以来,我国铁矿石月度产量保持较大幅度增长,1~8月全国铁矿石原矿累计产量达6.58億吨,同比增长14.2%;其中,河北等七大铁矿石主产省份铁矿石产量同比增长20.7%。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印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质量管理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从8个方面对加强调查监测质量管理、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作出全面部署,明确要求实施调查监测全面质量管理,强化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管控,确保调查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可靠。 《导则》明确,要制定统一的调查监测质量管理办法、质量技术标准,创新质量管理理念和质量控制方法,综合运用现代时空信息等技术手
电商频繁推出的促销活动,会促进消费者购买,刺激顾客冲动消费,易造成商品缺货和退货,这不可避免会带来利润损失,但缺货时顾客的退货和替代行为能产生积极作用。在制定订货决策时,网络零售商需要将顾客的购买行为考虑在内,在确保消费者满意度的同时实现利润最优化。因此,基于退货和替代的短缺量滞后供给EOQ模型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论文首先介绍了库存管理的基本理论,对消费者替代、退货及短缺量滞后供给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分析,得到相关的文献综述结论。在此基础上,探究促销期间消费者退货、等待及替代行为对网络零售商定价
在中国建设用地用途管制和耕地保护的双重制度下,为缓解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匮乏和“占补平衡”的双重压力,政府先后采取了“土地整理”、“增减挂钩”政策。重庆为解决开发土地供应不足与农村建设用地闲置荒废的矛盾,突破“增减挂钩”县域范围和交易数量的限制,开展了“地票”实验。然而,在指标交易制度的不断变革中,本文通过梳理土交所发布的政策文件以及阅读与建设用地指标相关的期刊、书籍,发现建设用地指标抵扣制度可能存在一定缺陷,且目前竞地抵扣额度基本不变、建设用地指标真实价格未发现。
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建设用地指标与
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18年,城镇常住人口比重已达59.58%,城市数量突破670个。然而,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却出现了大城市、城市群、都市圈的持续扩张与部分中小城市人口持续外流并存的现象,说明我国正处于城市扩张与收缩并存的时代转折点。城市收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我国快速城镇化与人口增长乏力的时代产物。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的全面改革已进入关键阶段,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依次出台。收缩城市的治理已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经济产业升级、转换增长
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人们对配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配送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物流企业各自为政的方式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因此,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很多企业通过组建共同配送联盟对物流资源重新整合。尽管组建共同配送联盟对物流企业有重要意义,但大多数类似的合作都以失败告终。在如今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间的信息流通也成为了共同配送联盟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物流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的信息共享行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因此本文基
政府和企业(以下简称政企)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是PPP项目实现价值创造的基点。然而我国PPP项目实践过程中,表现出PPP伙伴关系认识模糊,导致因“经济利益”引发项目合作的停工、变更与退出,合作伙伴主体关系弱化、恶化和解除的状况不时发生,以及对伙伴关系长期稳定如何判定等问题尚未明确。政企行为所触发的合作关系(Partnership)破裂已严重威胁到PPP伙伴关系可持续以及价值创造,因此,研究PPP伙伴关系稳定性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以PPP伙伴关系为出发点,运用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很多环境问题也随之产生。现阶段我国已制定大量的环境保护政策,要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但仍然有很多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忽略环境问题。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在近些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其发展过程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多破坏。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房地产企业要想持续稳定地发展,应该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应该协调发展的必要性。鼓励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能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项目伙伴关系是价值系统的核心要素。在我国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情景下,项目实践领先于理论依据是我国PPP模式的发展现状。政府和企业合作伙伴对项目价值与伙伴关系价值的正确性认识不足是PPP项目实践中价值波动与价值散耗的重要原因,迫切需要从价值管理视角来分析与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PPP项目中伙伴主体间价值要素的管理,能够引导PPP项目价值创造与实现价值增值。因此,论文探索PPP项目伙伴关系价值及价值形成机理和价值测量方法,对于我国的PPP模式价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