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政策的历史考察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biao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00年年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段历史时期,以农村义务教育政策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梳理与评价,并以价值取向、制定程序和财政保障为突破口,主要采用文献法和历史分析法回溯了新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变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思其中的经验教训,并根据新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政策的启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政策的建议。  全文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概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界定了“农村”、“义务教育”和“教育政策”的概念,阐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部分概述和评价了我国从1949年到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以增加教育机会为目标制定的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它们的制定和实施初步改变了建国以前农村适龄儿童受教育机会少的状况,促进了教育公平在农村的实现。  第三部分概述和评价了我国从1953年到1965年社会主义改造与全面建设时期以教育服务于国家工业化为中心制定的一系列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虽然正规化和小宝塔形的升学教育为高校输送了更多的人才,但却致使多数人的教育权益受到了损害,影响了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大跃进”时期,国家制定的农村义务教育政策留下了急躁冒进的痕迹。  第四部分概述和评价了我国从1966年到1977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制定的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在“砸烂一切”的口号下,一系列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旨在追求绝对公平的农村义务教育政策纷纷出台,教育公平得到畸形实现。  第五部分概述和评价了我国从1978年到2000年改革开放时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制定的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拨乱反正之后,农村义务教育政策的制定恢复到正常状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这些政策在市场的动力机制下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大发展。但在市场经济效率优先的价值导向下,城市与农村的教育差距进一步扩大。  第六部分,以价值取向、制定程序和财政保障为切入点,对新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进行历史反思,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力图揭示其中的规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政策的建议。
其他文献
陈独秀(1879-194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一名思想家、教育家。目前学术界对于陈独秀的研究总的来说是比
教育哲学在中国走过了一条曲折发展的道路。20世纪初从西方传入中国,到1949年取消教育哲学学科设置,再到1979年重开教育哲学一科,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辛。在这个艰难的旅途中,行走
道德学习的研究体现了从“教”到“学”的道德教育理念的转变。后现代理论的默会知识早已经在教育领域中引起相当热烈和多元的回应。作为教育的题中之意的道德教育更有必要在
伴随着大众审美能力的越来越高,产品的包装设计越来越难以满足大众的需要。于是便一些包装设计者开始回到传统文化上去,希望能够在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中找到灵感。于是,包
本文从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视角,设计和开发了一个支持新手教师教学决策技能训练的模型,进而转换为教学决策概念图/思维导图模板,并应用于个案教师培训实践。目的在于帮助新手教
课程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影响,使得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行为问题儿童一直困扰着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如何分析判断并有效矫正他们的行为成为教师和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往的研究多采用临床观察和行为量表对儿童行为问题进行判断,这是
3月,户外爱好者维维将他的梦想方案《梦里的边城风月——凤凰行摄之旅》投递到了第九届“体验无止境——戈尔特斯户外梦想实现”活动户外摄影组。他自嘲是“喜欢用手机随拍,没
期刊
传统教师培训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而微型学习由于自身优势获得了在职成人学习者的喜爱。微课程具有时间短、针对性强、系统性高的特点,利用它开展教师远程培训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