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考察不同粗纤维(CF)和赖氨酸(Lys)水平下新西兰生长肉兔的生产性能,得到生长肉兔适宜的CF和Lys水平,并结合NRC(1977)和AEC(1993)及我国家兔的饲养标准,设计并配置了能量、粗蛋白和Lys水平相同,缬氨酸(Val)和异亮氨酸(Ile)水平不同的的12种饲粮,并进行饲养试验。通过实测生产性能及血浆尿素氮(serum urea nitrogen,SUN),并结合对饲粮消化能(digestible energy,DM)和氨基酸的考察,开展了8-12周龄新西兰肉兔在同一能量、粗蛋白和赖氨酸Lys水平下Val和I1e的需要量及其与Lys的适宜比例的研究。试验一生长肉兔适宜粗纤维和赖氨酸水平的研究采用5×3两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CF(%)四个水平分别为10、11、12、13和14,赖氨酸(%)三个水平分别为0.6、0.7、0.8。选择平均体重(1051.85±42.71)g可作种用的新西兰肉兔90只,随机分为15组(公母各半),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子,每只兔子单笼饲养。饲养试验维期28d,每天饲喂3次,自由采食和饮食,并按常规程序驱虫、免疫和消毒。测定了各试验兔的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平均日采食量(average daily feed intake,ADFI)和料重比(feed/gain,F/G),并得到各处理组的ADG、ADFI和F/G。结果表明:CF水平对ADG、ADFI和F/G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随着粗纤维水平的升高,ADG、ADFI和F/G均呈二次曲线增加(P<0.01),并分别在在12%、13%和12%水平下达到最大值;赖氨酸水平对ADG影响显著(P<0.05),随着赖氨酸水平的提高ADG呈直线增加,在0.7%水平下达到最大值,但0.7%与0.8%水平组ADG差异不显著;赖氨酸水平对ADFI和F/G影响不显著(P>0.05)。CF×Lys对ADG、ADFI和F/G的互作效应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以12%的CF水平和0.7%的Lys水平对该生长阶段肉兔较为适宜。试验二生长肉兔Val和Ile需要量及其与赖氨酸适宜比例的研究采用4×3两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Val(%)的四个水平分别为0.51(空白组)、0.65、0.69和0.73,IIe(%)的三个水平分别为0.57、0.61、0.65。选择8-12周龄平均体重(2235.75±45.10)g正常、健康且可作种用的新西兰肉兔96只,随机分为12组(公母各半),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子,每个兔子单笼饲养。测定了试粮的DE和氨基酸水平,考察了试验兔的生产性能及SUN。饲养试验维期28d。结果表明:ADG随Val水平的升高呈二次曲线增加(P<0.01),在0.69%水平达最大值;随Ile水平呈直线增加,在0.65%最佳。两因素方差分析,0.69%Val和0.61%Ile组ADG最佳,但与相邻的0.69%Val和0.65%Ile、0.65%Val和0.65%Ile、0.73%Val和0.61%及0.65%I1e组无显著差异(P>0.05)。ADFI和F/G各处理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Val与I1e的ADG、ADFI和F/G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SUN以0.69%Val和0.61%Ile处理组最低,但与相邻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对于该阶段生长肉兔及后备种兔,在CF和Lys水平分别为13.8%和0.82%时,以0.69%Val和0.61%Ile为需要量较适宜,Lys、Val和Ile三者之比为1:0.82:0.74:该处理组实测Lys、Val和Ile水平分别为0.77%、0.63%和0.51%,三者之比为1:0.82:0.67;其实测值与估计值的平均值分别为0.66%和0.56%,Lys为0.80%;Lys、Val和Ile三者的比例为1:0.83: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