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叙事特征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wj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杰·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以下简称《普鲁弗洛克》)是T.S.艾略特于一战爆发前夕创作的一首现代派长诗,发表于1915年,是艾略特早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全诗主体部分共有一百三十一行,主要记叙了主人公杰·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在求爱途中的自我独白及其所见所想。在此诗中,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故事情节。因此,《普鲁弗洛克》也可以被视为是一首叙事性长诗。本文以热奈特的经典叙事学作为主要理论依据,对《普鲁弗洛克》的主要叙事特征展开分析、探讨,力图详尽地剖析该诗独特的叙事策略及其产生的叙事效果。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对《普鲁弗洛克》的叙事特征进行分析。首先,从叙事时序的层面,着重探讨了艾略特对于时间倒错,即倒叙与预叙的运用,以此来揭示《普鲁弗洛克》中受叙述者意识主导的跳跃的时间观及其产生的碎片化的叙事效果。其次,着眼于《普鲁弗洛克》的叙事时距与情节安排,揭示了艾略特通过运用停顿、概要、场景等叙事技巧来调控叙事节奏,最终使其与叙事作品的情节安排相契合,论证了《普鲁弗洛克》中叙事节奏与情节安排的内在统一性。最后,本文从叙事视角的角度,对《普鲁弗洛克》中的内聚焦叙述方式进行解析,论述了其叙述者为中心的主观化的叙事效果。
其他文献
艾丽斯·沃克(1944-)是当代美国文坛最为杰出的作家之一,发表于1976年的《梅丽迪安》是其第二部小说作品。该小说讲述了20世纪60-70年代黑人妇女在民权运动的浪潮中追寻完整
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人们对翻译活动本质的认识进一步加深,译者作为翻译活动中的主体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解释学、接受美学、解构主义以及女性主义等后现代思潮的发展进一步揭
自20世纪80年代发生“文化转向”以来,翻译研究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语言学分析,而是逐渐和其他理论融合到了一起。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就是翻译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