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下稻—麦轮作生态系统净温室效应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io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田生态系统在全球大气温室气体(CH4、N2O和CO2)净交换和碳收支中占有重要地位。全面考虑农田生态系统碳收支和CH4、N2O排放的综合温室效应构成了该系统的净温室效应。不同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的实现依托于土壤-作物系统的综合管理,涉及到不同的氮肥水平,氮肥施用比例,有机肥施用以及栽插密度等措施。这些措施在决定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同时,还直接影响到农田生态系统碳收支和温室气体排放。因此,本研究探讨不同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对农田生态系统净温室效应的综合影响,为全面合理评价不同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对粮食产量、氮肥利用率和温室效应的综合效应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以我国长江流域典型的稻麦轮作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于2009-2012年完成三个稻麦轮作周期中CO2、CH4和N2O排放通量进行田间原位观测,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下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和生态系统净碳收支(NECB),进而估算稻麦轮作生态系统净温室效应(netGWP)和温室气体强度(GHGI)。大田试验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研究连续三个稻麦轮作周期不同栽培模式下(无氮,NN;当地常规模式,FP;增产增效模式,YE;保产增效模式,IE;再增效模式,HE;再增产模式,HY)CH4和N2O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生态系统净碳收支、净温室效应及温室气体强度;2011年水稻育秧期试验研究不同水稻品种(杂交稻常优3号,CY;常规稻南梗56,NG)在不同播种密度下(常规播种密度C、减量播种密度R)对育秧期温室气体CH4和N2O排放以及综合温室效应(GWP)的影响。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栽培模式和年际变化显著影响稻麦轮作生态系统中CH4和N2O排放。与当地常规模式FP相比,增产增效模式YE、保产增效模式IE、再增效模式HE和再增产模式HY四种栽培模式的水稻产量显著提高了18%、9%、31%和39%。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了73%、29%、164%和80%。不同栽培模式中CH4累积排放量变化范围为175kgChm-2~364kgChm-2,N2O累积排放量变化范围为0.76kgNhm2~4.53kgNhm-2。CH4的累积排放量与生态系统净碳收支(NECB)和净初级生产力(NPP)呈现显著线性相关关系(p<0.001)。2009年-2010年轮作周期中CH4累积排放量显著低于2010年-2012年两个轮作周期中的CH4累积排放量,其年际间变化与CH4排放期间大气平均气温和有机肥施用方式有关。N2O累积排放量与施氮量之间呈现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或指数关系(p<0.05)。2009年-2010年轮作周期中N2O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2010年-2012年两个轮作周期中的N2O累积排放量,其年际变化与降水所导致的土壤充水孔隙度(WFPS)的变化有关(p<0.05)。  2.在三个稻麦轮作周期中,除无氮模式NN生态系统净碳收支表现为轻微的碳消耗(-1.38tChm-2yr-1),其他各模式均表现为明显的碳积累(0.90tChm-2yr-1~3.81tChm-2yr-1)。土壤有机碳的固碳速率估算为0.28tChm-2yr-1~0.81tChm-2yr-1。  3.不同栽培模式下净温室效应netGWP包括CH4和N2O排放所引起的温室效应以及土壤固碳所减缓的温室效应的总和。土壤固碳效应的贡献在各模式netGWP中所占比例为11%~32%,平均为21%。  4.当地常规模式FP的netGWP为8.15tCO2eqhm-2,温室气体强度(GHGI)为0.57kgCO2eqkg-1grain。与FP模式相比,增产增效模式YE和保产增效模式IE中netGWP分别减少了25%和17%,GHGI则分别减少了32%和18%,而再增效模式HE和再增产模式HY中netGWP分别增加了44%和37%,GHGI分别增加了23%和9%。  5.在为期四周的水稻育秧期中,N2O和CH4分别集中在前两周和后两周排放。播种密度显著影响CH4累积排放量(p<0.001):在常规播种密度下,杂交稻CY和常规稻NG的CH4累积排放量分别为68.2kgChm-2和121.6kgChm-2,显著高于减量播种密度下杂交稻CY和常规NG的CH4累积排放量(p<0.001)(CY和NG的CH4累积排放量分别为15.9kgChm-2和20.9kgChm-2)。常规播种密度下CH4的累积排放量与移栽后整个水稻生长季的CH4累积排放量相当。播种密度和水稻品种均显著影响育秧期温室气体N2O的排放(p<0.05~0.01)。与常规播种密度相比,减量播种密度降低了育秧期N2O累积排放量;与常规水稻品种NG相比,杂交水稻品种CY降低了N2O累积排放量。与杂交稻CY相比,100年时间尺度上,在减量播种密度和常规播种密度条件下,常规稻NG分别增加了综合温室效应(GWP)62.1%和70.7%。以单位面积计,由育秧期温室气体CH4和N2O排放所引起的GWP与移栽后整个水稻生长周期内的GWP相当,说明育秧期是一个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  综上所述,不同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和年际变化均显著影响稻麦轮作生态系统中CH4和N2O排放。在作物季节时间尺度上估算的固碳效应在净温室效应中不容忽视。育秧期CH4和N2O排放的综合温室效应在水稻生产的生命周期评价中也应该加以重视。当前设计的增产增效、保产增效模式可以同时实现水稻高产、氮肥高效以及减缓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加水稻产量或氮肥利用率的再增产模式或再增效模式还不能同时实现减缓温室效应,需要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陆地生态系统作为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收支平衡中占有主导地位,草地生态系统是世界陆地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类型之一,中国接近一半以上的草地有机碳分布于高寒草
摘要:谚语和歌谣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集体智慧、民族情感,包含人情百态、自然万象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试图就天津流传至今的谚语和歌谣进行简要的分析,呈现多姿多彩的地域风情。  关键词:天津 谚语 歌谣  时下,我们正走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越来越成为上至中央、下至百姓的共识。  在民族文化研究中,民间口头文学遗产作为文化之根,一直是中外学界致力探究的重要课题。而这个课题又包罗
摘要:写新英雄人物最忌从概念出发,从抽象的条条出发,从凭空理想出发;或是只模仿别人怎么写,学时髦,依样画葫芦地照搬,只怕“歪曲英雄形象”,不敢创造。我们必须从具体人物出发,加以综合提高,加以理想化,大胆想象,大胆创造,但又不能脱离生活,脱离实际。  关键词:现代剧 新英雄 人物 塑造  一、剧本里英雄人物语言描述  正确的话当然也能表达有正确思想的人物性格,但话无论讲得如何精辟,必须伴随着正确的行
摘要:在中国辞赋发展史上,宋祁是举足轻重的人物。现存宋祁辞赋作品共45篇,从内容上看,花果赋属于咏物赋。本文主要是从文本的角度对他仅存的两篇花果赋进行深入分析与评价,来表明以花草象征国家兴盛的传统被宋祁得以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宋祁 植物赋 花果赋  宋祁是北宋宋仁宗朝文坛上重要的辞赋作家,他的赋作题材比较丰富,思想深邃,语言典雅,风格独特,对于宋代赋坛有一定的影响。他的咏物赋可以分为植物类、动
摘要:《红与黑》是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作品,本书主要描写了法国19世纪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势力之间交锋下的于连的一生,这本书在欧洲被称作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的巨著。  关键词:《红与黑》 平民地位 自尊心 真爱反抗  《红与黑》是一本具有时代意义的小说,该书的写作素材主要是“青年家庭教师裴尔特与女主人有染后,由于之后的冲动杀害了她”。而作者则是以此为题材进行了创作,本文将对《红与黑》进行鉴赏分析。 
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也是维护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然而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干扰,当前湿地出现了不同
摘要: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是素质化教学的核心,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审美追求也日趋细致化,参加美术学科高考学生的数量呈飞速上升趋势,有很多省份已经把音体美三门学科纳入中考成绩范围内或者作为总成绩的参考值。这就要求美术学科的学习必须要从根基抓起,这里所说的根基基本上就是中小学阶段美术学科的学习。下面笔者就从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研究来展开讨论。  关键词:中小学 美术 课程
摘要:本文在梳理鞍山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来鞍留学生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来鞍留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鞍山区域经济所有的优势从三个方面提出对来鞍留学教育良性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 来鞍留学生教育 探索  随着“汉语热”的兴起,国际上有了经济商贸汉语交流需求,对外汉语教学是满足这种世界性语言需求的重要途径,也形成了语言经济市场,对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价值,对参与的区域发展政治、经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