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分析

来源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1.论文前两章是论文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基础.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回顾及对西北干旱区可持续发展主要问题的解析,是指导论文的主要理论基础;而绿洲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空间差异分析,确定了将GIS作为该论文的主要技术支撑;2.论文第三、四、五章从绿洲人地关系系统的空间及时间的演变入手,研究了绿洲系统发展的规律,并对吐鲁番绿洲系统各子系统进行了剖析;以乡镇为基本单位,研究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空间差异,针对突出的优势与问题,提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3.论文第六章研究了晚更新世以来,尤其是近2000年来吐鲁番盆地(及邻区)气候与环境的变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重点讨论了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其他文献
实测表明,青藏高原冬小麦能量输入方面具有两个有利条件:一是高原地区太阳总辐射能比中国东部地区丰富得多,4-10月,不仅光合有效辐射(PAR)通量比北京地区高10%以上,有利于进
该文对人地系统调控的基本理论、调控指标、调控机理和调控手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讨论,并结合黄河三角洲实例,对黄河三角洲地区人地系统评价和调控进行实证研究.第一章在理
论文首先从系统的分析、设计,数据库设计与建立、专业应用模型的研究、软件设计以及用户界面设计等方面论述了后寨地下河喀斯特流域水土资源信息系统建立过程中系统分析和逻
该文通过对冀中地区降水的历史变化进行分析,系统地阐述了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与意义.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该区雨水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方法与措施,并以影响该地区生态环
该文依据冲积土壤质地层次的空间分布特点,采用马尔可夫链理论,建立了区域冲积土壤质地剖面的随机模拟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其中较优的MC-LN模型与农田土壤水转
在全国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从80年代以来,不少地区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当地环境管理工作的实际,已将"总量控制"作为一项不效的污染控制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