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强度折减系数研究

来源 :河北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q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体系初始抗侧刚度大,支撑失效后,框架作为储备体系可以继续承担侧向荷载,合理的抗震设计对于结构的安全性有着重要作用。历次震害表明,由于设计的不合理导致钢框架-中心支撑体系的储备能力不足,造成了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的时候甚至发生倒塌,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的储备体系对其抗震性能影响显著。因此,在结构抗震设计中应考虑储备体系的作用。结构设计中,地震作用通常采用强度折减系数对弹性强度进行折减获得,因此确定适用于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的考虑储备系数的强度折减系数,是该体系抗震研究的关键。本文以单自由度钢框架-中心支撑体系为基础,利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分析了延性、储备系数、阻尼比对结构强度折减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度折减系数的取值随延性的提高而显著增大,低延性结构应考虑刚度储备对强度折减系数的影响,延性反应较大的中长周期结构应考虑强度储备的影响。最终给出了考虑储备系数的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R-μ-T模型,对该类结构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此外采用pushover分析将多自由度转换为以第一振型为主的等效单自由度体系,并基于单自由度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R-μ-T模型提出了简化的位移评估方法,依据一个钢框架-中心支撑实例,采用该方法确定结构的顶点位移,与传统时程分析方法进行比较,验证了单自由度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体系强度系数在多自由度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体系的适用性。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单自由度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的R-μ-T模型可以对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体系的最大顶点位移进行评估,指导多自由度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和性能评估。
其他文献
相比于其他抗震设计方法,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有很多自己的优点,这也使得它越来越被设计人员接受和使用,很多国家都把它列入到自己的设计规范中,然而它的理论基础并
目前水泥土墙的设计仍是参照传统的重力式挡墙的模式来进行计算,采用静水压力,不考虑渗流作用的影响。但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对基坑进行开挖时,都需对基坑进行降水,悬挂式止
随着全世界范围内的地震频发以及地震造成的巨大严重,人们对地震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可靠性能也越来越重视。与此同时,建筑物结构抗震设计的理念也
由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具有形象、直观、真实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电、交通、能源和矿山工程等领域的地下工程,尤其是近年来更是发挥了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同常规模型试验主要不同的地方,从本构关系来说,首先是考虑了弹塑性特性,其次是尽可能利用模型本身的容重去模拟原型的自重。归根结底,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模型材料的不同,所以,地质力学模型试验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模型材料的选择,以及模型材料的力学性
随着深部煤矿的不断开采,遇到各种复杂的地质环境,深部岩体的力学行为已经成为一个关乎民生大计的重要课题,也将是未来岩体力学研究的热点及重点领域之一。另外,在能源、地质
21世纪是大力开发地下空间的世纪,盾构法隧道修建技术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城市地铁工程修建当中。但盾构穿越上软下硬地层仍是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难题,如果施工技术控制不当,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剪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装配式结构的部分组成构件都提前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这使得装配式建筑具有环保、节能等优点,正是这些优点
桩具有承载力高、变形小和适用性强等优点,其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工程、近海采油平台、海岸码头及核电站等基础工程中。桩周土具有流变性,桩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沉降要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既有建筑已不能满足新功能的要求,需要进行改建增容设计。山西某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加层项目(原五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
钢筋锈蚀一直是影响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近海岸的腐蚀环境中更为严重,使得结构的承载能力下降和寿命期缩短。在混凝土结构中配置不锈钢钢筋表现了良好的抗腐蚀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