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新型城镇化2014年至2020年规划明确提出城镇化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解决农村、农业与农民问题的根本途径。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创收增收,通过向市民身份转变享受到了更好的公共服务。近年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按照国家关于兵团“三化”发展的战略决策和部署,兵团上下高度重视城镇化发展,强力推进各师市城镇建设。兵团第六师城镇化的进程也进一步加速,由于城镇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大量农用地被征用,使得许多团场农业职工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加之农工自身又普遍缺乏非农劳动技能和较高的文化水平,就业问题已日益显现。如何能够为失地农工提供高质量的就业保障,以维持其生计的可持续发展已逐渐成为了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同时也是六师政府工作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以兵团第六师所辖的3个团场为调研单位,深入到各连队,通过问卷发放与入户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第六师失地农工的概况及就业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其就业主要存在层次低、渠道少、预期不合理、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使用SPSS19.0软件和MATLAB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后得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就业预期、补偿款的使用方式、征地区位、培训、就业信息获取渠道、非农技能和社会保障水平等因素对失地农工就业有显著影响。其中,性别、文化程度、补偿款的使用方式和就业预期是表层影响因素;培训、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和社会保障水平是中间层影响因素;征地区位、非农技能和年龄是深层影响因素。结合就业现状和就业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结果,作者从提升失地农工自身素质、完善就业保障机制和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等方面为第六师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工就业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