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影像:论德勒兹的电影哲学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勒兹乃第一个真正发现并明确提出下述原理的哲学家:电影和哲学问的联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为本质。他在《电影2:时间一影像》的结尾部分告诫我们:不应再去问什么是电影,而应该问什么是哲学。电影和哲学在此思想之制高点(直接的时间一影像)上最终会聚统一。德勒兹的众多著作似乎在向我们表明,他试图建立一种真正的自由哲学,这种自由哲学也是一种精神分裂哲学、根茎状哲学、游牧哲学,还是电影哲学。这些不同的名称其实都是同一的,它们都是为了解决同样一些根本问题:人与思想的出路在哪里?如何发展一种未来哲学?怎样重建我们对世界和人自身的信念并获得自由与解放?他认为整个人类思想史就是被大写的真理所牵制。而现代电影的影像在这种危机时刻作为一个理想的契机出现了。现代电影的影像或时间一影像超越于其他一切既有思想和真理的界限而向我们打开了消除僵化封闭的“我思”界限的无限可能,从而可以重建我们对世界和人自身的信仰。这便是德勒兹对电影影像的根本看法。 本文以上述根本看法为基础和指导,试图从本体论和方法论两个层面上来系统评述德勒兹的电影理论。在“影像的逻辑”一章中,我探讨了德勒兹是如何在柏格森的影响下建立了一套影像的宇宙本体论,即认为整个世界就是由彼此不断交互着的各种运动一影像所构成,并提出了在现代电影中所诞生的一种崭新的影像类型,即时间一影像,它克服并超越了运动一影像的陈规性危机,而向我们宣告了真正自由思想的可能。德勒兹对这种影像的符号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法研究,并从逻辑上推论出了晶体影像这种纯粹时间化的终极影像类型。本章的最后一节则以塔可夫斯基的影片《乡愁》为例论证了晶体影像的内部操作机制,从而引出了如何达到这样一种纯粹时间化影像的方法论问题。在“影像的非人化”一章中,我认为德勒兹说的时间一影像其实就是一种外在性的“非思”对封闭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我思”主体的侵入和消解,然而这一消解并非彻底的消除,而毋宁是一种对“我思”主体的改造、扩张。在最后的“结论”一节中,我具体论述了这种改造和扩张的操作机制或方法原理,并由此论证了新主体出现的必然性与合理性,而这一新主体正是德勒兹所希冀的自由之所在。
其他文献
期刊
音乐剧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独有的“整合”性使其在舞台上独树一帜。音乐剧是丰富多样的,本文选题于英国经典音乐剧《猫》、《剧院
期刊
本文所研究项目是“863”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数控关键技术与装备产业化支撑技术及应用”的一部分,通过基于用户需求的分析手段和研究方法探索了一种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的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的新纪录运动”首先把视野投向了处于意识形态边缘的亚文化群落,使得历史得以“敞开”和“豁亮”,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补充和校正,也是在创造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