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涌现了一些纳米荧光探针,其中荧光半导体量子点因其具有光学性质可调,抗光漂白能力强,发光效率高等优点而被应用于生物成像及荧光传感器中。然而,制备半导体量子点需要使用重金属元素,使其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同时还会带来环境危害,这些缺点从而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为了克服传统有机荧光染料和半导体量子点的一些缺点,寻求更安全合适的替代材料已经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近来,碳量子点以其优良的光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好,低毒性,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逐步发展为一种新型的理想荧光探针,引起各国研究者的关注,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检测、生物成像、食品分析等诸多领域。本文以不同材料为碳源合成的碳点作为荧光纳米探针,实现了对多巴胺,谷胱甘肽和焦磷酸盐的灵敏简单快速的检测。具体的内容如下: (1)利用柠檬酸为碳源,合成出碳点作为荧光探针,利用对苯醌能够使碳点的荧光猝灭的现象,创建一种对多巴胺的检测方法,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测定的多巴胺的线性范围为0.5~45μM,检出限为0.38μM。 (2)在本实验中,我们利用汞离子与碳点之间的静电作用和电子转移使其荧光猝灭,加入谷胱甘肽后,谷胱甘肽和汞离子之间更强的结合力使得体系的荧光恢复。基于此,实现了对谷胱甘肽的检测。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定的谷胱甘肽的线性响应范围为0.05~8μM,检出限为0.043μM。并成功的应用于合成样品的测定。 (3)我们以活性炭为碳源采用水相法合成了碳点,碳点表面的羧基可以与 Cu2+配位,导致其荧光强度降低。由于焦磷酸根离子与Cu2+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能够破坏Cu2+与羧基配位,导致荧光恢复。基于这样的竞争反应,我们建立了一种用于检测焦磷酸盐的方法。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测定焦磷酸盐的线性范围为1~150μM,检出限为0.56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