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荧光碳点检测几种生物小分子的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qia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涌现了一些纳米荧光探针,其中荧光半导体量子点因其具有光学性质可调,抗光漂白能力强,发光效率高等优点而被应用于生物成像及荧光传感器中。然而,制备半导体量子点需要使用重金属元素,使其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同时还会带来环境危害,这些缺点从而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为了克服传统有机荧光染料和半导体量子点的一些缺点,寻求更安全合适的替代材料已经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近来,碳量子点以其优良的光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好,低毒性,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逐步发展为一种新型的理想荧光探针,引起各国研究者的关注,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检测、生物成像、食品分析等诸多领域。本文以不同材料为碳源合成的碳点作为荧光纳米探针,实现了对多巴胺,谷胱甘肽和焦磷酸盐的灵敏简单快速的检测。具体的内容如下:  (1)利用柠檬酸为碳源,合成出碳点作为荧光探针,利用对苯醌能够使碳点的荧光猝灭的现象,创建一种对多巴胺的检测方法,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测定的多巴胺的线性范围为0.5~45μM,检出限为0.38μM。  (2)在本实验中,我们利用汞离子与碳点之间的静电作用和电子转移使其荧光猝灭,加入谷胱甘肽后,谷胱甘肽和汞离子之间更强的结合力使得体系的荧光恢复。基于此,实现了对谷胱甘肽的检测。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定的谷胱甘肽的线性响应范围为0.05~8μM,检出限为0.043μM。并成功的应用于合成样品的测定。  (3)我们以活性炭为碳源采用水相法合成了碳点,碳点表面的羧基可以与 Cu2+配位,导致其荧光强度降低。由于焦磷酸根离子与Cu2+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能够破坏Cu2+与羧基配位,导致荧光恢复。基于这样的竞争反应,我们建立了一种用于检测焦磷酸盐的方法。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测定焦磷酸盐的线性范围为1~150μM,检出限为0.56μM。
其他文献
由山東画报社、山东省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书香映像——镜头里的山东书城”摄影大赛,自开赛以来备受全国摄影家及摄影爱好者的瞩目,收到投稿作品千余幅。经过专家评委公正严格地评选和微信投票的结果,现将一、二、三等奖,最佳人气奖及优秀奖的评选结果公布如下:
微纳米材料由于尺寸微小使其性能与宏观尺度下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同时材料的形貌与性能之间通常具有强烈的构效关系;作为能源转换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极材料对形貌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因而设计形貌可控的微纳米材料并应用于能源转换装置中具有重大意义。其中,发展燃料电池因其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低污染、便携以及可再生等优点而被公认为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有力解决方案;超级电容器作为新型储能器件成为连结电池和传统电容
学位
金属卟啉是一种由金属离子和卟啉形成的有机化合物。其性质与中心金属离子有关。当金属卟啉与能和中心金属离子发生配位反应的气体接触时,金属卟啉的颜色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并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资源的不断消耗,全球能源危机被认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近年来,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装置,由于具有充放电速率快、功率密度大、环境友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过渡金属氧化物凭着丰富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在材料科学领域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吸引了众多科学研究者的关注。随着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特定形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