哌虫啶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thing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哌虫啶(IPP)是一种新型烟碱类杀虫剂。其杀虫机理主要是作用于昆虫神经轴突触受体,阻断神经传导作用,施药后药物可很快传导到植株各部位,具有比较好的内吸传导功能,对多种刺吸式害虫均具有杀虫速度快,防治效果高,广谱低毒,持效期长等特点。  实验目的:  采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MS)测定单次灌胃给予哌虫啶后SD大鼠血浆、组织、粪便和尿液样品中哌虫啶的浓度,阐明哌虫啶在SD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为毒理学研究和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与内容:  1.哌虫啶大鼠体内毒代动力学研究  建立并验证应用液质联用(LC-MS/MS)测定SD大鼠血浆样品中哌虫啶浓度的方法,SD大鼠分别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的哌虫啶(100、400、750mg/kg),每组8只(雌雄各半),采集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样品并测定血样中哌虫啶的浓度,获得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并计算毒代动力学参数,考察哌虫啶在大鼠体内的暴露值与剂量之间的关系。  2.哌虫啶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研究  分别建立和验证了测定SD大鼠各组织样品中哌虫啶浓度的LC-MS/MS方法,大鼠灌胃给予哌虫啶(750mg/kg)后,于0.5、2、24、96h依次处死取心、肝、脾、肺、肾、脑、骨骼肌、脂肪,共8个组织后,测定其中哌虫啶的含量,以考察药物在各组织中的分布及蓄积情况。  3.大鼠中哌虫啶经粪便和尿液的排泄研究  分别建立和验证了测定SD大鼠粪便和尿液样品中哌虫啶浓度的LC-MS/MS方法,大鼠灌胃给予哌虫啶(750mg/kg)后,收集0-8h、8-24h、24-48h、48-72h、72-96h共5个时段的粪便和尿液,测定其中哌虫啶的含量,以考察药物的排泄情况。  实验结果:  1. SD大鼠的血浆药动学评价结果显示:在受试剂量范围内哌虫啶在SD大鼠(灌胃给予100、400、750mg/kg)体内,剂量与AUC0-inf呈线性相关性(雄:r2=0.9964,雌:r2=0.9913)。  2. SD大鼠按750mg/kg剂量灌胃给予哌虫啶后,该药可快速向机体的各组织分布,其中心、肝、脾、肺、肾、骨骼肌有一定分布,脑和脂肪中有少量分布。  3. SD大鼠按750mg/kg剂量灌胃给予哌虫啶后,可随粪、尿排泄。该药在雄性和雌性大鼠粪便中96h的累积排泄百分率分别为0.119%、0.170%;在雄性和雌性大鼠尿液中96h的累积排泄百分率分别为1.15%、2.12%。  创新点:  本研究首次建立并验证了LC-MS/MS测定灌胃给予哌虫啶后SD大鼠血浆、8种组织、粪便和尿液样品中哌虫啶浓度的方法,并用此方法研究了哌虫啶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为了解哌虫啶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吸收及排泄过程对于阐明其毒性机制及研究人体解毒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其他文献
本论文由三章组成:第一章为羊毛状青霉次生代谢产物研究,第二章为杂色曲霉次生代谢产物研究,第三章为综述,对近10年来曲霉属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
随着传统化石燃料的行将枯竭,核能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持续增大。铀(U)除辐射引起的机体放射性损伤,其氧化态UO22+离子可与生物体内的蛋白和核酸等形成稳定复合物而破坏生物分子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功能。主治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
第一部分基于本草挖掘的蜣螂活血化瘀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整理挖掘蜣螂本草文献,探讨蜣螂活血化瘀治疗大鼠前列腺增生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计算机
注射用贯叶金丝桃总黄酮是由贯叶金丝桃的有效部位——贯叶金丝桃总黄酮制备而成的中药五类新药。为提高药材利用率和更好的控制制剂质量,本课题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贯叶金丝桃
本实验将整合有乙肝表面抗原主蛋白基因(HBsAg)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番茄,诱导出丛生芽并筛选转基因植株,检测目的基因的转化情况和表达情况。实验
紫杉醇(Paclitaxel,PTX)为临床抗癌一线药物,注射给药。现有脂质体制剂仍存在稳定性差,毒副反应严重等问题。因此,对紫杉醇的用药研究,主要聚焦于选择合理的制剂方法,开发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