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调质过程水分分布的变化及其对制粉品质的影响

来源 :河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选取6种优质小麦为原料,利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nace,NMR)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nace Imganig,MRI)来分别研究不同调质时间和加水量对小麦籽粒内部质子信号的影响,进而探讨不同调质时间和加水量对小麦籽粒内部水分分布的影响。同时,通过分析不同调质时间和加水量对出粉率、灰分含量、蛋白质含量、破损淀粉含量、粒径、总色差和降落数值的影响,来研究小麦籽粒中水分分布状态与制粉品质之间的关系。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来测定小麦籽粒的质子信号,将质子信号与小麦籽粒水分含量之间做相关性分析,来研究小麦籽粒中质子信号的变化与水分分布的关系。发现小麦籽粒的含水量与对应的质子信号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其质子信号也相应增加。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不同调质时间条件下小麦籽粒中的质子信号和弛豫时间进行测定,通过分析质子信号和弛豫时间的变化来研究小麦籽粒在不同调质时间条件下的水分分布状态的差异。研究表明:随着调质时间的增加,小麦籽粒中的结合水和束缚水含量先增加后保持平衡,自由水含量先减少后保持平衡,软麦在调质18小时籽粒中水分分布达到平衡状态,硬麦在调质24小时籽粒中水分分布达到平衡状态。对不同调质加水量条件下小麦籽粒中的质子信号和弛豫时间进行测定,通过分析质子信号和弛豫时间的变化来研究加水量对小麦籽粒中水分分布的影响。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来测定小麦籽粒在调质过程中的质子密度成像图,更加直观的观察调质过程中小麦籽粒中的水分分布。研究表明:随着调质加水量的增加,小麦籽粒中结合水和束缚水含量先增加后保持平衡,自由水含量不断增加。通过分析得出:15%和16.5%的调质加水量对软麦和硬麦来说已经足够。通过测定不同调质条件下小麦的制粉品质,将其与小麦籽粒中不同状态水分含量之间做相关性分析,研究小麦籽粒中水分分布对小麦制粉品质的影响。分析得知:在不同调质加水量的条件下,随着自由水含量的增加,出粉率、灰分、破损淀粉含量不断减少,粉色、粒径、降落数值不断增加;随着结合水含量的不断增加,小麦粉的粉色相应增加,红软、郑麦366、新麦26的降落数值随着结合水含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束缚水含量与小麦的制粉品质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在不同调质时间的条件下,小麦籽粒中三种水分分布状态与小麦制粉品质之间也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是新的历史时期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和
目的研究肠道病毒71型经不同途径感染不同日龄ICR小鼠后的感染状况,了解肠道病毒71型的感染特点,为了解EV71小鼠感染机制和模型制备提供实验信息和技术支撑。方法分别通过口
目的:分析急性原发性肠脂垂炎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对4例经临床治疗追踪证实的急性肠脂垂炎患者CT表现,包括位置、形态、密度及强化特点进行观察,结合临床资
本文介绍了清华大学本科四年级城市设计课程专题"北京城市空间翻修设计",包括城市翻修与城市设计课程,培养学生发掘城市问题的能力、策划城市活动的能力以及探索改造方式的能
"猪—沼—果"循环农业模式开辟了农村能源利用、农民增收和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在回顾总结这一模式推广成效的基础上,围绕沼肥(沼渣、沼液)施用技术,重点介绍沼渣用于
孤独症谱系和精神分裂症谱系人群中都普遍存在感觉加工的异常,这可能是更高级的认知社会功能缺陷的基础。但是,异常的感觉处理模式是否存在于相应的特质人群中,尚未有明确的
通过统计分析2001~2010年度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违规占比和具有审计合格意见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违规占比两个指标,来了解我国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信息的质量及
<正>2015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十二五"建设全面收官,供电所基础管理提升等工作依然繁重,如何又好又快地完成,必须合理安排、科学管理,妥善处理好农网建设与完成其他工作的关
当前城市停车市场面临车主停车难、停车税费流失严重、违法停车严重、交通拥堵等问题,通过智慧停车系统为城市路内停车提供规范化的管理和服务,是未来停车管理市场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时代微博营销有很多优势:传播面广、范围更具针对性、发布信息及时便捷、成本低廉、互动性强、可形成高忠诚度的消费者等。当然,微博营销也有它的局限性:它的更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