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脑卒中、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其中脑卒中还是导致成人残疾的第一位疾病。缺血性卒中约占所有脑卒中的70%。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内皮功能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环节,它早于斑块的形成,并随病变的进展而加重。近年来无创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low mediated dilation, FMD)已成为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可靠方法,而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反映了非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弥漫性病变,测量肱动脉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可以作为一个“窗口”反应病变血管的内皮功能损害情况,用于早期发现易患人群、反映病情进展及评估治疗效果。已有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严重受损,本研究测量脑梗死患者双侧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brachial artery-flow mediated dilation, BA-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nitroglycerin mediated dilation, BA-NMD),明确瘫痪是否会影响肱动脉FMD的测量,并研究颈内动脉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和肱动脉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的相关性,以探讨能否直接测量含服硝酸甘油后颈内动脉的扩张更直接地反映脑血管病患者血管舒张功能。研究脑梗死患者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及其与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并研究了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两种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和内皮素(endothelin, ET)在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高分辨率超声分别测量34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及15例无明确动脉粥样硬化的健康对照组在静息、反应性充血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并记录患者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测量血清NO和血浆ET含量。其中13例患者同时测量双侧肱动脉内径的变化,8例患者测量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 CCA)及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基础状态、肱动脉充血后和含服硝酸甘油后的内径。测量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 IMT)和颈动脉有无斑块形成,并根据颈部血管超声结果,将其分为内中膜增厚组和斑块组,比较两组肱动脉FMD和NMD有无差异。结果1、急性脑梗死患者双侧肱动脉FMD和NMD均无显著差异(P=0.55,P=0.73)。CCA-NMD与BA-NMD无明确相关性(r=0.52,P=0.07),ICA-NMD与BA-NMD呈显著正相关(r=0.83,P=0.01)。2、急性脑梗死患者FMD和NMD肱动脉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3、颈动脉超声发现斑块的脑梗死患者比内中膜增厚组肱动脉FMD降低,但两者没有显著差异(P=0.09),两组NMD无显著差异(P=0.34)。4、急性脑梗死患者肱动脉FMD与血NO水平呈正相关(r=0.37,P=0.03),与血ET水平呈负相关(r=-0.35,P=0.04)。肱动脉NMD与两者均无关。结论1、急性脑梗死患者期肢体瘫痪不会影响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和硝酸甘油介导的扩张。测量颈内动脉硝酸甘油介导的扩张可以更直接地反映脑梗死患者血管舒张功能。2、急性脑梗死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均明显受损,并且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受损随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有加重趋势。3、NO可能介导了脑梗死患者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的扩张反应,而ET抑制这种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