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芥相关耐盐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与遗传转化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sh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盐渍化对农业的威胁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着农业的产量,尤其是使灌溉农业作物减产。同时盐分过高还可使土壤盐渍化,限制土壤的利用。在盐渍化土壤中,Na~+是抑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对大多数植物来说,Na~+是植物离子特异性损害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克隆和分析与Na~+转运相关的基因,将有助于更好地研究植物的耐盐机理。对植物耐盐机制的研究,虽在众多非盐生植物中开展,但进展较慢,原因在于缺少盐生植物的基因分析。而最近的研究发现,盐生植物—盐芥是研究植物耐盐机制最合适的植物。盐芥与拟南芥的遗传特性、生活特性相似,同样具有植株矮小、生长周期短、自花授粉、种子多、基因组小、易于转化的特点。盐芥是很有前景的植物耐盐模式系统。本试验以盐芥为研究材料,对其耐盐相关的基因ThNHX1和ThHKT1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拟南芥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及RACE的方法从盐生植物盐芥中克隆出一个假定的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ThNHX1。该cDNA全长2045bp,开放读码框长度为1638bp,编码一个545个氨基酸的多肽。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与拟南芥的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结构分析表明ThNHX1基因与AtNHX1基因具有类似的外显子和内含子构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蛋白与液泡型的Na~+/H~+逆向转运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与质膜型的Na~+/H~+逆向转运蛋白亲缘关系较远。2.采用常规分子克隆技术,利用PGEM-T载体,成功地将ThNHX1基因构建到选择标记基因可去除的植物表达载体PX6-GFP中,并通过冻融法将该重组质粒成功地导入根癌农杆菌菌株LBA4404中。通过叶片共培养法转化烟草,在卡那霉素100mg/L的MS固体培养基上已筛选出具有选抗性的转化苗。3.以盐芥为材料,依据拟南芥AtHKT1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盐芥中ThHKT1基因的部分序列。然后使用RACE方法,从盐芥中克隆到ThHKT1基因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817bp,推测编码区长度为1503bp,编码500个氨基酸,等电点为8.82。其编码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tHKT1基因的相应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2.8%和77.3%。
其他文献
在线优化设计技术在目前的工艺设计过程中受到的关注度最高,将成熟化工过程模拟技术应用于在线优化技术,有着其优势和适用性。通过对化工工艺整个过程的模拟,可以在模拟过程
在当前信息社会中,软件项目开发技术日新月异,软件也是层出不穷,软件在飞速地发展扩大,用户对软件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软件开发项目给软件开发企业和需求企业带来的巨大风险。软件信息系统项目的成败会径直干扰了公司向前发展的步伐,在软件开发企业看来是个非常重大的难题。业务需求更加复杂化,用户对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和起的作用都有了更高层次的期望,用户的业务需求变的越来越高,软件开发项目是个连续的工作
车型:Q7 3.6L,发动机型号为BHK。VIN:WAUAY94L57D××××××。行驶里程:207001km。故障现象:发动机尾气监控故障灯报警。故障诊断:接到此车看到仪表显
县级支行是农行银行系统经营管理链条的基础,全面提高县级支行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实现农业银行体制由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业务发展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
超声传感器不同发射激励对超声发射功率有很大影响,决定了空气超声波探测距离。对超声激励脉冲进行了功率谱分析,给出了不同类型激励脉冲与发射功率之间的关系。设计了远距离超
<正>三雅园,亦称山雅园,是晚清上海长期专演昆剧的戏园,创办于清咸丰元年,位于上海旧城厢内,毁于咸丰四年小刀会起义撤退时的战火中。几年后,上海豫园内园浙绍分所附设的戏园
会议
目的1研究microRNA-24(miR-24)对自噬的调控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2基于自噬探讨miR-24对雷帕霉素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
电能、自来水和燃气已经成为支撑居民生活的重要能源保障,针对这三种能源的计量仪表是智能电表、水表和燃气表.随着电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目前智能电表和水表基本已经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实际情况、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切实方法。为制定合理的农村养老制度提供依据,也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重庆市南岸区基础教育首届学术年会上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重庆晚报》9月14 日)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