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要求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和延性高于地震对结构的作用。然而钢筋混凝土短柱的抗震性能差,难以满足抗震设计要求;因此改善钢筋混凝土短柱的抗震性能,使钢筋混凝土短柱在地震区应用时满足抗震设计要求,是结构工程学科亟待解决的问题。短柱在高层结构和其它结构中应用广泛;但钢筋混凝土短柱在地震作用下易产生脆性的剪切破坏,导致框架柱的延性、弹塑性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显著降低。 现代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要求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和延性高于地震对结构的作用。然而钢筋混凝土短柱的抗震性能差,难以满足抗震设计要求;因此改善钢筋混凝土短柱的抗震性能,使钢筋混凝土短柱在地震区应用时满足抗震设计要求,是结构工程学科亟待解决的问题。短柱在高层结构、发电塔混凝土结构及其它结构中应用广泛。这些柱子在设计中均按照中长柱设计,但是在部分承重墙施工完毕后,柱子由于层高的变化而由中长柱变为短柱。钢筋混凝土短柱在地震作用下易产生脆性的剪切破坏,导致框架柱的延性、弹塑性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显著降低。 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短柱是特殊的钢管混凝土柱,其钢管不贯穿梁柱节点区,在梁柱节点核心区处断开并与梁间预留一定缝隙,从而保证了钢管不直接承担纵向荷载,使其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本文对方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和方钢管约束型钢混凝土超短柱的轴压力学性能和滞回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1)进行了20个方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短柱在轴压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试验的主要参数为核心混凝土抗压强度和钢管的宽厚比。试验结果表明,轴压短柱中钢管的分隔高度对构件的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无明显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柱内纵筋配置对方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轴压短柱的钢管横向应力无显著影响。建立了方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轴压短柱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有限元计算结果得到了试验结果的验证;采用有限元模型对方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轴压短柱进行了详细的参数分析。 (2)对12个方钢管约束型钢混凝土和普通型钢混凝土短柱在轴向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的主要参数是钢管的宽厚比。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用钢量条件下,方钢管约束型钢混凝土短柱的轴压承载力高于型钢混凝土短柱。方钢管约束型钢混凝土轴压短柱中钢管的分隔高度对构件的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无明显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轴压荷载作用下钢管的应力发展过程。建立了方钢管约束型钢混凝土轴压短柱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有限元模型得到了试验结果的验证。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方钢管约束型钢混凝土短柱的轴压力学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参数分析。在方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和方钢管约束型钢混凝土轴压短柱的试验结果和有限元参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两种构件形式的统一轴压承载力公式。 (3)进行了6个方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和1个钢筋混凝土超短柱的滞洄性能试验研究,试件的剪跨比均为1.5,试验的主要参数是轴压比和钢管宽厚比。试验结果表明,恒定轴力和往复水平荷载作用下,方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超短柱的抗剪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和弹塑性变形能力均高于普通钢筋混凝土超短柱。较低轴压比条件下,方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短柱的破坏模式为弯曲破坏;随轴压比的提高,构件的破坏模式转化为剪切破坏。钢管宽厚比亦对构件塑性变形能力有较大影响。建立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恒定轴向压力和往复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的方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超短柱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参数分析。 (4)进行了6个方钢管约束型钢混凝土和1个普通型钢混凝土超短柱在恒定轴力和往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试验的主要参数是轴压比和钢管宽厚比。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用钢量条件下,方钢管约束型钢混凝土超短柱的抗剪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和弹塑性变形能力均高于普通型钢混凝土构件。试验结果表明方钢管约束型钢混凝土超短柱的塑性变形能力主要取决于构件钢管宽厚比,而破坏模式主要取决于构件轴压比。采用有限元模型对方钢管约束型钢混凝土超短柱在单向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参数分析。基于试验及有限元分析结果,通过对 ACI规范中的公式进行修正,在方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和方钢管约束型钢混凝土超短柱的试验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同时适用于方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与方钢管约束型钢混凝土超短柱的统一抗剪承载力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