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田鼠类物种分子鉴定及柴达木根田鼠谱系地理学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rs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田鼠类物种是该地区的代表动物之一。对本地区开展田鼠类动物的分子生态学研究,为我们了解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本研究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16个点采集到189只田鼠样品。首先,以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b)为分子标记,对这些样品进行物种分子鉴定。结果显示,所采集到的田鼠样品,可以鉴定为三个物种:柴达木根田鼠(Microtuslimnophilus)、青海松田鼠(Neodon fuscus)、高原松田鼠(N.irene)。柴达木根田鼠分布最广,在10个地点有分布(N=135);青海松田鼠分布在4个地点(N=30);高原松田鼠分布在3个地点(N=24)。三个物种之间的重合度较低,物种分类界限明确。  同时,结合Cytb基因和光间受体视黄类物质结合蛋白基因(IRBP),对优势种柴达木根田鼠进行谱系地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根田鼠有中等程度的谱系地理结构,各区域闯(Cytb,36.02%,IRBP,29.46%)和区域内各种群间(Cytb,41.57%; IRBP,13.09%)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Cytb基因的48个单倍型聚成4大类:黄河东部种群(LX、ZK、HN、MQ、JZ),刚察(GC),香日德(XRD)或门源(MY),大通(DT)或化隆(HL)。造成柴达木根田鼠的种群间遗传分化原因有两个,一是小型哺乳动物有限的运动迁移能力,二是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地质变化,尤其是共和盆地沙漠化和黄河纵切导致的各种小生境的隔离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通信系统要求的越来越高,以及电子设备微型趋势的发展,作为通信终端的天线也必然向小型化和宽带化发展,因此,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就是天线的小型化和宽带化设计。  论
经过多年的蓬勃发展,多媒体产业已经逐渐成为电子信息领域中的一大支柱产业。在当今的多媒体领域中,多种共存的国际国内音视频编码协议相互重叠,能兼容处理多种音视频编码协议的
氮化镓(GaN)基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是制备高温、高功率、高频电子器件以及发光管、紫外探测器等光电子器件的重要材料。GaN基发光管在节约能源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而使用Ga
工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对测量和控制技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激光在线测量技术因其非接触测量、速度快和精度高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前景。分析激光在线测量系统的特点,探讨优化结构和
小皮伞属(Marasmius Fr.)是热带亚热带担子菌区系十分常见和重要的类群,在大型真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小皮伞属是森林生态系统分解者中的重要类群,有些
20世纪,随着激光器这种具有极高亮度和极好单色性的新型光源的诞生,开创了一个光学的新时代。在同电子学技术的相互依托之下,光电子技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工业、农业、国防和医
学位
天线是无线通信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天线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电磁超介质(Metamaterials)是一种人工复合结构或复合介质,具有传统
本文根据地面标准地调查结果结合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庞泉沟地区的森林群落特征、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庞泉沟森
随着电子设备对电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关电源的应用日益广泛。开关电源的核心控制电路向集成化方向发展将是未来的主要趋势。近年来电流模式PWM技术发展迅速,但应用电压模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