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F与Bio-Oss骨粉对犬上颌窦底缺损修复的作用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anhu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CGF (concentrate growth factors,浓缩生长因子)和Bio-Oss骨粉联合应用在牙齿缺失后牙槽骨吸收出现上颌窦底大面积缺损时对粘膜和骨组织的修复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比格犬6只,拔除双侧上颌前磨牙P1-P4后饲养1月。1月后于双侧上颌失牙区分别制备上颌窦底大面积缺损模型。切开翻瓣后由牙龈侧暴露牙槽骨,定点P2、P4拔牙窝为中心由牙龈侧至上颌窦底粘膜侧作前后两处直径为5.0mm缺损并完全穿通上颌窦底粘膜,穿通深度约10mm,两处缺损间距约3.0mm。每只比格犬双侧上颌共计4处上颌窦底大面积缺损,按照随机原则取一侧上颌某一处缺损作为CGF骨粉组,其他三处缺损分别定为CGF组,骨粉组和空白组。CGF骨粉组在缺损处由窦底粘膜侧至牙龈侧分三层置入CGF膜、混合材料(CGF微粒与Bio-Oss骨粉)、CGF膜。CGF组分三层置入CGF膜、CGF微粒、CGF膜;骨粉组置入0.9%生理盐水润湿的Bio-Oss骨粉。空白组不置入任何材料,使用0.9%生理盐水适度冲洗后拉拢缝合。术后2周定期观察口腔内粘膜愈合情况,于术后第45天处死动物,获取大体标本,观察并记录窦底粘膜愈合情况;X线观察并记录Bio-Oss骨粉位置和吸收情况;组织切片HE染色镜下统计新生骨小梁面积百分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CGF骨粉组和三个对照组的X线灰度值及新生骨小梁面积百分率作两样本均数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肉眼观察可见CGF骨粉组、CGF组、骨粉组和空白组的上颌窦底粘膜均能愈合。CGF骨粉组和CGF组窦底粘膜完整连续,瘢痕不明显。骨粉组和空白组窦底粘膜可见瘢痕,形态不规则。空白组标本边缘与骨面部分剥离,缺损区对应粘膜可见明显瘢痕,CGF骨粉组上颌窦底粘膜愈合较对照组更为紧贴上颌窦底骨面。组织切片的HE染色结果为CGF骨粉组、CGF组、骨粉组、空白组可见窦底粘膜的粘膜下层增厚。2.CGF骨粉组上颌窦缺损的修复优于其他组,空白组可见粘膜向下方缺损凹陷,CGF骨粉组与骨粉组的窦底粘膜随骨粉堆积而呈突起状。X线片示CGF骨粉组和骨粉组在置入骨粉的缺损位置呈高密度阻射影像,与周围上颌骨的影像区别明显;空白组和CGF组的未置入骨粉的缺损位置呈低密度影像,较周围组织密度低。CGF骨粉组、骨粉组与CGF组、空白组的缺损区平均灰度值有显著差异(P(0.05)。3.HE染色的组织切片观察可见CGF骨粉组新生骨小梁的质量和数量优于其他组。CGF骨粉组新生骨小梁面积百分率与其他三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骨粉组与CGF组的新生骨小梁面积百分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骨粉组、CGF组与空白组的新生骨小梁面积百分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表明CGF膜与Bio-Oss骨粉在犬牙齿缺失致牙槽骨吸收后出现上颌窦底大面积缺损时对于窦底粘膜的愈合、骨粉的保存和吸收、新生骨小梁的生成有促进作用,CGF与Bio-Oss骨粉联合应用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CGF与Bio-Oss骨粉单独使用时的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教育受技术的影响日益明显,亟须搭建一个包含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内外部满意度等多维度在内的教育质量监测分析大数据平
目的:评价胸水腺苷脱氨酶活性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意义及疗效判断价值。方法:采用改良的Martineck法检测胸水ADA活性。病例共分两组,结核性胸膜炎组45例,非结核性胸膜炎组6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的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农村土地转让改革,出现了大量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为谋求更好的生活发展,大多数
胆胀是指胆腑气机通降失常所引起的以右胁胀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始源于《内经》,历代均有论述。其特点为病程长,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与西医学所称的慢性胆囊炎、慢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