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病程中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甚至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临床常需要输血治疗。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患者,输血治疗常为抢救治疗手段之一;对于急性非大量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时机及策略选择目前尚存在争议。本文旨在比较急性非大量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不同输血方案,研究其输血策略的选择与预后。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间,肝胆胰内科及胃肠内科因急性非大量上消化道出血就诊的成年住院患者166例,所有患者住院期间行胃镜检查明确出血病因且应用输血治疗。按照患者输血前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两组:限制输血策略组110人(HGB<70g/L时予以输血),积极输血策略组56人(HGB为70≤HGB<90g/L时予以输血)。选择回顾性分析方法,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比较不同输血策略组之间患者出血病因构成比、组间死亡率、组间治疗后再出血发生率、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亚组间死亡率和再出血发生率,为急性非大量上消化道出血的输血治疗提供比较科学合理的方案和策略。结果1.出血病因构成比:166例患者中,消化性溃疡87例(5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9例(30%),糜烂性胃炎或食道炎16例(10%)、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8例(5%)、胃癌6例(4%)。不同输血策略组间出血病因构成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间死亡率比较:限制输血组患者的4周死亡率为5.5%,积极输血组死亡率为7.1%,限制输血组死亡率低于积极输血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3.组间再出血风险比较:限制输血组的再出血发生率为9.1%,而积极输血组再出血发生率为19.6%,限制输血组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积极输血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4.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亚组间死亡率和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在Child-Pugh A/B级亚组中,限制输血组死亡率和再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积极输血策略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然而在Child-Pugh C级亚组两组死亡率和再出血发生率相近,p>0.05,无统计学差异。5.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限制输血组输血后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31.8%,积极输血组为46.4%,限制输血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积极输血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急性非大量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限制输血策略患者预后明显好于积极输血策略组。选择限制输血策略可以降低死亡率和再出血风险;降低输血后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能减少补救性治疗措施;对预后能够提高急性非大量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