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在锂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a0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取代有机电解液被认为是提升锂电池安全性的有效途径。然而,制备出兼具高离子电导率、低电极/电解质界面阻抗、高机械强度的聚合物电解质材料仍是现阶段的技术难题。本论文研究了新型聚合物电解质的设计制备,并对其系统地进行了电化学表征及界面性质分析。首先,研究了腈类聚合物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应用。探明了腈乙基取代聚乙烯醇(PVA-CN)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凝胶机理,进而通过改进化成工艺构建了低阻抗的石墨电极/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界面。在此基础上将PVA-CN在丁二腈(SN)基全固态电解质中原位聚合,并填充于聚丙烯腈(PAN)基电纺纤维膜中制得层次结构腈类全固态电解质(SEN)。腈类原材料之间的结构相容性及层次结构设计使得所制备的SEN膜同时具有高离子电导、高锂离子迁移数、良好的抗拉强度、优越的安全性和柔性。原位合成方法则使电极与SEN之间保持良好的粘附性,明显降低了界面阻抗并使得聚合物电池呈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第二,开发出一种新型SiO2空心纳米球基复合固态电解质(SiSE),并将其应用于锂金属电池。这一复合电解质通过将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单体溶于碳酸酯基电解液配得前躯体溶液,再将该前躯体溶液吸入SiO2空心纳米球层后原位聚合而制得。由于稳定、低阻抗的电极/固态电解质界面和SiSE对锂枝晶生长的显著抑制作用,使用SiSE的固态锂金属电池与使用传统隔膜/电解液体系的对照电池相比表现出显著提高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第三,针对锂化硅-硫全电池中纳米锂化硅颗粒的高比表面积加剧穿梭效应导致电池性能恶化的问题,将含有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的醚类电解液吸入SiO2空心纳米球层制得准固态电解质(OSE)。FEC可有效优化硅颗粒表面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而SiO2球表面丰富的介孔结构则可吸附多硫化物限制穿梭效应,使锂化硅-硫全电池的循环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并在短路条件下保持结构无损。最后,基于离子液体/聚离子液体不可燃的特性,采用原位方法设计了一种高安全性层次结构聚离子液体基固态电解质(HPILSE)。该电解质同时具备高离子电导率,低电极/电解质界面阻抗和良好的机械强度,在LiFePO4/HPILSE/Li和Na0.9[Cu0.22Fe0.30Mn0.48]O2/HPILSE/Na电池中均表现出优越的电化学性能。
其他文献
观察脉冲Nd:YAG激光照射狗牙活髓切除术后断面的牙髓组织愈合情况。方法:动物分成3组,每组5个牙。一组对照,一组切髓后激光照射断面,条件40Hz,60mJ(2.4W),另一组髓后激光照射断面,条件为40HZ、40mJ(1.6W)。各组均用盖髓剂
针对矿井提升机安全保护系统的发展,分析了矿井提升机安全保护系统的现状,提出了适用矿井提升机自动化发展更完善的提升机安全保护系统,并对这一安全保护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研
目的:1、评估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和磁共振神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MRN)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臂丛神经损伤中的价值;2、根据臂丛神经损伤的神经电生理病理分型
目的:探讨骨折愈合过程中P21^ras对细胞增殖分化调控作用。方法:建立颌骨骨折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颌骨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P21^ras的表达。结果:骨折愈合早期(第1-5d)仅见少量P21^ras阳性细胞,而骨痂形成期
目的 :探讨联用阿奇霉素和甲基强的松龙对支原体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患
公司兼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的必然产物。一方面公司兼并能够改善和优化资源的配置和再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朝均衡化方向发展,因而国家鼓励和支持
病理性近视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的中低度近视是多基因遗传,遗传指数为65%,其余为环境因素[1]。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重要原因之一,影像模糊亦可诱发近视眼,角膜散光是重要内因之一[2]。对
目的:探索丙型肝炎病毒在口腔扁平苔藓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PCR技术对6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进行了丙型肝炎病毒RNA的检测。结果:在6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中,其中7例丙型肝炎病毒RNA阳性,与对照组
【正】 近几年来,在理论界掀起了一股“异化热”。有的同志认为,马克思所讲的异化概念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而且也可以运用它来解释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许多现象。在他们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