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证券市场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度日益明显。而作为证券市场的中坚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的证券公司的成长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进而也会波及到宏观经济的稳定繁荣。
毋庸置疑,从建立到现在,我国证券市场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证券公司本身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由于历史、体制等原因,我国证券公司在成长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许多旧有的机制已不合时宜,严重阻碍了公司的健康发展。其中之一的融资问题便是近年来长期困扰我国券商的难题之一,其中特别是中长期资金的筹措问题倍受各方关注。过时的融资结构、极度匮乏的中长期资金,已与券商目前业务周期的长期化、经营规模的集团化严重背离,不仅影响了券商的经营绩效,也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券商资本结构、法人治理结构效力的发挥,成为券商规范、良性发展的瓶颈。无论是券商自己还是管理层一直都为此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力争有效地缓解我国券商中长期资金短缺问题。随着时机的日渐成熟,2003年8月29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出台了《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并于同年10月8日正式施行。
债权融资为我国券商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特别是对缓解中长期资金困境意义重大。那么这种融资方式的背后更深地蕴藏着什么价值?本文试图对其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文章主要围绕理论与现实两个基点展开研究。理论部分从主要的有关债权融资的经典理论着手,由远及近,顺着理论演进发展的线索逐层剖析,力争为读者构建起一个债权融资的理论构架,同时也为读者透彻地理解债权融资埋下伏笔。
现实部分,从国外、国内两方面入手,结合经典理论。首先着重分析我国券商的现实状况,其次对比中外券商在债权融资背景、渠道、方式上的一些异同,借鉴海外券商的有益经验。然后较系统地从我国券商进行债权融资的必要性、可行性、债权融资对我国券商的成本效益、资本结构、法人治理的影响,及信息反馈和券商与投资者的动态博弈等多方面、多角度地逐层剖析研究,较透彻地把其利弊展现在读者面前。
最后,综合其相关研究结论,对债权融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概括分析,为规范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券商债权融资方式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券商发债在我国才刚刚试行,笔者寄予本文能抛砖引玉,为中国券商债权融资方式的成功运作做出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