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接枝聚合物的氮、硫双掺杂多孔碳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ho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孔碳材料由于比表面积大,良好的化学和热稳定,易加工和良好的导电性性,而广泛应用于催化,吸附,生物传感器,储能和能量转换等热门领域。氧还原反应作为可再生能源技术中重要的三个反应之一,动力学缓慢,而具有良好氧还原性能的金属催化剂,具有成本高,易腐蚀等许多缺点。多孔碳材料代替金属催化剂,可以降低成本,推动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技术的发展。目前,提高多孔碳材料的电催化性能的主要有两个途径:(1)引入杂原子,杂原子的引入产生大量的活性位点,提高碳材料的催化活性,(2)优化碳材料的形貌,更多的孔结构,有利于质子传导和反应物的扩散,提高多孔碳材料的催化效率。本文开展以下工作:(1)以含氮的聚电解质刷为前体,高温碳化来制备掺氮多孔碳。并通过对比物理混合所制备的多孔碳的性质,评价两种制备方法对多孔碳中氮元素的影响。(2)以聚4-乙烯基吡啶刷为氮源,2-噻吩乙酸为硫源,合成氮硫双掺杂多孔碳材料,通过不同碳化温度得到的多孔碳的催化性能,得到最佳的碳化温度。(3)以不同尺寸大小的二氧化硅来合成聚电解质刷,通过研究测试电化学性能,研究不同形貌的对多孔碳的催化性能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通过BET,TEM的测试,基于聚合物刷的碳材料均为多孔结构,孔径分布主要在25 nm-35 nm。利用接枝技术所制备的氮掺杂多孔碳比表面积为360.5660 m2/g。(2)通过元素分析测试,利用接枝技术所制备的多孔碳氮元素含量为3.07%,掺杂程度低于物理混合碳材料的。不同碳化温度所制备的氮硫双掺杂碳的元素分析中,温度越高,氮元素逐渐趋于稳定(在1000 含2.47%),硫元素在温度过高(1000 )时损失严重。不同尺寸SiO2制备多孔碳的元素分析,表明15 nm制备的氮硫含量更高,分别为3.24%和7.28%。(3)通过XPS测试,氮掺杂多孔碳的中吡啶氮(55.8%)和石墨氮(20%)含量较多。不同碳化温度所得氮硫双掺碳中,温度越高,吡啶氮减少,石墨氮含量增加;硫主要以噻吩硫的形式存在。(4)通过电化学测试CV和ORR,聚合物刷制备氮掺杂碳材料电化学性能优于物理混合,起始电势0.08 V,半波电势为-0.169 V,极限电流密度5.08mA/cm2。氧还原为四电子路径。耐久性测试表明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10000圈加速后,半波电势相左移动30 mV。不同碳化温度制备的氮硫双掺杂多孔碳中,900 制备多孔碳的电化学性能最好,起始电势达起始电势为0.03 V(vs.Hg/HgO),且氧还原经历四电子过程。耐久性测试结果说明电化学稳定性。(5)通过不同纳米尺寸模板制备多孔碳的CV和ORR测试。15 nm SiO2的氮硫双掺杂多孔碳的电化学性能更好。
其他文献
吴昌硕虽“三十学诗,五十学画”,画风却风靡一时,正所谓“家家昌硕”。作为一代巨擘,吴昌硕是当时公认的上海画坛、印坛领袖,人品与画品都已经到达了一个无人企及的地步。不
期刊
两栖类作为脊椎动物演化过程中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型,为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其皮肤进化出多种具有防御功能的多肽与蛋白:抗氧化多肽、具有心脏毒性、肌肉毒性、神经毒性等作用
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我国先后成功突破了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顺利实现了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
近年来,隐私法的发展在中国和欧盟都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欧盟发布了于2018年5月25日生效的GDPR.(Reg(EU)2016/679),而《网络安全法》在中国得到了重大更新和升级,其中,2017年12月29日,中国发布了最新修订的国标GB/t 35273-2017,称为“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该规范于2018年5月1日生效。除了适用日期相似之外,这两套规则还有许多重叠的方面,这表明欧盟和中国在这方面
<正> “热入心包”是温热病的常见重危证之一。“热入心包”理论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祖国医学宝库。本文拟就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源流作一初步探讨。溯本源《黄帝内经》奠基
<正>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病),是我国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已有文献表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是引起Graves病的重要原因,测定血清中TRAb的浓
讲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闹野兔。陕北退耕还林后,野兔多得成灾。大白天就能看到它们蹭蹭跳跃的身影。当地朋友说,白天看到的是一只,晚上就能见到一群。许多沙棘、柠条、山杏
DLC涂层在模具上已获得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但目前的沉积表面多为小尺寸的平面,在多特征的复杂面上应用较少。本文为探究DLC涂层在复杂形状工业模具上应用的可行性,以轮胎模具为研究对象,在轮胎模具上沉积DLC涂层,并对其表面结构及工作性能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仿真基体的设计、加工及涂层制备。以轮胎模具的典型花纹特征为依据,进行仿真基体的设计。采用磁控溅射与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高中古典诗词教学需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性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教师和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课程标准中对古典诗词鉴赏的要求。本文首先从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延伸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