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年文化观及其评析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day_rect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创新是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张岱年文化观高举了“综合创新”的大旗,始终不渝地倡导文化综合创新,为呼唤中华民族精神而上下求索,给后人以启迪。 全文围绕张岱年的文化观,从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首先,论文对张岱年文化观的背景和内涵进行了思考。 论文考察了张岱年的文化观得以产生的时代背景,指出,就历史的角度来看,文化观是张岱年对百年来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思考的产物,就理论的角度来看,文化观是张岱年对近代中国各种文化思潮的鉴别与探索的成果。 论文分析了张岱年文化观的基本内涵,指出,从类型来看,张岱年认为文化是同一与差异的统一;从结构来看,张岱年认为文化是要素与系统的统一;从特征来看,张岱年认为文化是变革与积累的统一。 接着,论文的第二部分着重探讨了张岱年文化观的特色。 第一,张岱年文化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 张岱年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构建当代中国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第二,张岱年文化观强调综合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张岱年文化观主张高扬民族主体精神,保持自己文化的民族独立性,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就是中华精神。 张岱年文化观主张综合中西文化之长,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 第三,张岱年文化观指出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的变革是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张岱年文化观分析了历史上的价值观及其对文化的影响,指出新文化的发展的关键在于价值观的批判继承、革旧立新。 张岱年文化观对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主张在创建中国新文化的过程中,必须致力于思维方式的变革更新。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论文第三部分对张岱年的文化观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作了评价。 其一,张岱年文化观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相互统一。 其二,张岱年文化观是批判性与继承性的有机结合。 其三,张岱年文化观是综合性与开放性的鲜明体现。 其四,张岱年文化观给后人以启示:必须坚持文化的时代性,提高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高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和胃电活动的变化,观察抑郁症患者病程长短、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消化道症状与胃电活动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胃电图记录38例确诊的抑郁症患者
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与污染,呈现出从点源性污染发展成面源性污染,农村人居环境是“门前臭水沟,屋后乱哄哄”的景象,呈现“垃圾围村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日益向民主化、法治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其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吸收和践行了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精髓,还或多或少地融入了中国特色
本文着眼于学科理论和实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对接,从微传播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相似性入手,企图借用微传播这一新兴网络传播手段,针对时下大学生的上网习惯,通过扩展高
妇女问题是一个不受时代局限、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妇女问题,把争取全体妇女的彻底解放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即使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
节俭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现代社会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节俭美德更应该深入人心;但是现实情况确实不容乐观,奢侈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