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翻译理论观照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翻译理论更多注重纯文本之间的转换,忽视了翻译与历史,社会,文化和政治之间的紧密联系。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后殖民翻译理论,以批判多种文化政治理论为方向,并结合当今文化政治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促进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变”。后殖民主义主要采用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女权主义的研究视角,揭露强国文化如何通过翻译手段对弱国文化的文化侵略,最终消除文化“中心”和文化霸权,提倡东西方文化平等对话。后殖民翻译理论则从后殖民主义视角,把翻译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揭露翻译活动幕后的权力斗争,即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间的不平等权力关系。并指出了后殖民翻译理论的研究而产生的翻译上的文化转变凸出了译者在翻译中起到的主体作用,进而促使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成为翻译研究的新视角。传统观点认为,译者就是翻译的工具,但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译者在整个翻译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也被人们所重视。他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因而主体的各种因素不可避免在翻译过程中会有所体现。但这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能随心所欲,应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适度把握和操控原作,使源语和目的语这两种语言文化能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对话,进而促进这两种文化的相互理解和相互融合。本文把后殖民翻译理论作为理论视角的出发点,对林语堂《浮生六记》译本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在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下,译者主体性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其发挥的限制。作者指出,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应和客体制约性(如译者所处时代,原作和原作者等)只有在翻译中合理共同体现的情况下才能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以及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本文认为,在翻译方法上,纯粹的归化或者异化都会造成文化自恋或者文化排外的现象,而最值得推崇的翻译策略就是“杂合”。本文弥补了从后殖民翻译理论角度研究林语堂《浮生六记》译本体现其翻译主体性的缺陷,并希望后殖民翻译理论这一新的理论视角体系能更加完善,能为跨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江门市企事业职员及公务员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企事业单位及公务员进行中医体质评估。结果:平和质占35.64%,偏颇体质中前4位的分别
通过对"越商"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和实证研究,统计结果证实企业文化中存在创新导向、目标导向、支持导向和规则导向;企业的薪酬水平、股票期权制度效果均和目标导向、支持导向
房建工程,安全第一。本文通过数据分析,指出房建行业的安全生产目前的状况及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并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事故隐患形成的主要理由,从而提出预防和制
在国民经济水平日益提升的大背景下,我国城市化建设越来越深入,导致地下水位不断降低,引发了一系列建筑塌陷问题。因此,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
本文基于Talmy(1985,1991,2000)所提出的词汇化模式以及Slobin (1991,1996,2000)的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假说,根据Talmy的“图形-背景-运动-路径”的分析模式,对汉语运动事件的典
建立了基于化学平衡理论模型以及凝胶过滤色谱(GF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技术的高分子聚合物-金属配合物稳定常数、平均配位数测定新方法。以聚乙烯亚胺(PEI)和C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常因各种突发事件而造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中断,从而导致交通封闭、停运等问题。而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居民主要的通勤工具之一,尤其对于一线、二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变迁与气候变化研究力度的加大,古近纪和新近纪的沉积演化及其环境研究也引起国内外地学界关注。榆社盆地位于华北地区中部的晋东榆社地区,盆内新近纪河
《平家物语》(约1223——1242)是日本平安时代向镰仓时代过渡时期的古典名著。它的问世,将战记物语推向了高峰,具有里程碑式的划时代的意义。它同时也标志着镰仓时代战记物语
目的本研究以应激性高血压(stress-induced hypertension, SIH)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和蛋白印迹(WB)技术,观察针刺“太冲”穴,施以捻转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