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肉牛业是甘肃省确定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具有很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尤其是近年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技术和秸秆饲料化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为肉牛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饲草料资源。甘肃肉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河西地区肉牛,其类群以西门塔尔与本地黄牛的高代杂种为主,对其育肥性能以及肉品品质的研究对促进甘肃省肉牛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通过添加中美草地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研发的青贮发酵益生菌Max200和矿物盐载体结合益生菌合剂以及植物细胞壁降解活性制剂MixII制作玉米秸秆饲料,并利用饲料化的全株青贮玉米开展河西地区西门塔尔杂种牛育肥性能和肉品品质的研究,旨在为建立以农作物秸秆为基础饲料的肉牛生产体系提供技术支撑。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青贮玉米发酵期温度的影响,Max200和MixⅡ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温度降低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分析不同处理对青贮玉米发酵期pH的影响,Max200和MixⅡ处理组的pH在更短的时间内降到了4.3,即其厌氧发酵速度较对照组快。测定西门塔尔杂种牛育肥性能,整个育肥期内MixⅡ处理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育肥期的经济效益,三组试验牛的市场收购价格一致时,Max200和MixⅡ处理组分别比对照组增收20.86%和22.61%;优质优价后,Max200和MixⅡ处理组分别比对照组增收40.45%和42.34%。通过屠宰试验发现,Max200组的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排酸损失显著高于Max200和MixⅡ处理组(P<0.05);Max200和MixⅡ处理组的净肉率、胴体产肉率以及胴体背膘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眼肌面积没有显著差异(P>0.05)。分析成熟天数对背最长肌肉质性状的影响发现,剪切力随着成熟天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成熟第14、21天时显著低于第1天(P<0.05);成熟处理对pH变化有显著效应,成熟第7天,肉的pH值从6.34下降到6.06(P<0.05),到成熟第14天pH值基本保持恒定。论文得出以下结论:1.添加Max200及MixⅡ后,青贮发酵过程中升温幅度减少,降低了玉米秸秆的干物质损失及能量损失,保证了青贮饲用品质。2.利用精准管理,采用最低成本日粮配方控制,实施全过程阶段式品质育肥,河西地区西门塔尔杂种牛的日增重显著提高,胴体品质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从而实现了生产性能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提升。3.适当延长屠宰后的成熟天数对牛肉品质影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