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5年12月从内陆小城湖南益阳迈出第一步的《散文诗》,历经25年的市场风雨洗礼,共出刊309期,从一本县级文联的内部交流刊物,成长为“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中文诗歌期刊的知名品牌,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创造了纯文学期刊的“奇迹”——特别是在绝大部分纯文学期刊生存艰难的年代,其年发行量曾突破80万份,成为纯文学期刊市场一匹令人瞩目的“黑马”。它具有什么样的特色,其成功的奥妙究竟何在?围绕这一问题,笔者试图结合地方文化生态环境、散文诗文体发展进程以及纯文学期刊市场化背景,综合运用观察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功能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从期刊定位策略、文体功效、形象特征等3个方面,解读《散文诗》期刊特色,解析它成功的密码。首先,《散文诗》的成功,源于其正确的期刊定位。《散文诗》准确的内容定位、读者定位和营销定位,是其创办成功的前提条件和坚实基础。期刊编辑主体在地方文化生态环境的影响下,自觉作出自我文化定位选择,瞄准散文诗这一独具优势的文体,契合散文诗作者群体心理,予以散文诗独立文体发展地位;对应受众群体文化消费心理,通过展现“散文诗”的个性文体魅力,恒定坚守期刊的纯文学特质,给予特定目标读者群体“生命的一方净土,心灵的一泓清泉”;用心经营品牌,刊、会互动,书、刊互动,拓展经营阵地,得以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期刊市场生态中脱颖而出。其次,《散文诗》的成功,源于它的文体功效。《散文诗》的办刊定位,决定了其所载文体范畴。通过散文诗文体发展研究,可以看出《散文诗》在彰显“散文诗”文体魅力的同时,实现了期刊与文体发展的相辅相成。《散文诗》与“散文诗”的关系,可以称之为刊以文名,文以刊显。新时期散文诗文体的繁荣发展,为该刊的成功创办,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散文诗》的发展壮大,为实现新时期散文诗文体的独立与辉煌,提供了难得的载体与坚实的平台。或者可以说,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散文诗》之所以能够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与其所拥有的散文诗唯一公开发表园地的身份紧密相关。第三,《散文诗》的成功,离不开编辑主体的创意。《散文诗》装帧设计亲切纯真,栏目设置独到多样,图文布局亲近细致,标题制作精致而具有个性。总而言之,正是因为有了编辑主体的睿智努力与艰辛付出,《散文诗》才能赢得勃勃发展生机;正是得益于《散文诗》的发展壮大,湖南益阳这一内陆小城方能以新时期散文诗独立发展重镇的超然地位,扬名九州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