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饱和溶解氧在褐牙鲆养殖中的应用:生长及生理学机制分析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aoye_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我国重要养殖鱼类——褐牙鲆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生态学、生理学方法,主要研究了超饱和溶解氧在褐牙鲆养殖中应用的可行性。该研究结合了另外两个重要的环境因子——氨和养殖密度,来探索超饱和溶解氧在养殖中的优越性。此外,本文还对当前养殖中的智能化进行了有益探索。研究结果旨在为优化牙鲆工厂化养殖模式、提高牙鲆工厂化养殖技术、促进牙鲆健康快速养成提供理论支持。主要内容如下:1.正常溶解氧与超饱和溶解氧条件下褐牙鲆幼鱼氨毒性实验及鳃形态学比较在正常溶解氧水平(6.5±0.5mg/L)和超饱和溶解氧水平(16±2mg/L)下调查了褐牙鲆幼鱼(5.76±0.12g)对氨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对鳃丝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在正常溶解氧水平下,总氨(TAN)浓度设置为0.04mg/L (对照)至93.3mg/L,而在超饱和溶解氧水平下,总氨浓度设置为0.04(对照)至226.7mg/L。实验96h后,正常溶解氧条件下LC50为62.48mg/L TAN (0.50mg/L NH3-N),超饱和溶解氧条件下LC50为160.71mg/L TAN (0.65mg/L NH3-N)。光学显微观察显示,在93.3mg/L TAN条件下,实验鱼在正常溶解氧水平下鳃丝损坏程度显著大于超饱和溶解氧条件下。同时,电子显微观察结果显示,正常溶解氧93.3mg/L TAN条件和超饱和溶解氧条件相比,实验鱼次级鳃瓣表现出明显的卷曲和纤维化。实验结果支持超饱和溶解氧能够通过降低褐牙鲆鳃丝的损坏程度而增加对氨的耐受能力的结论,同时部分解释了高密度养殖中采用超饱和溶解氧的益处。2.溶解氧与氨对褐牙鲆幼鱼生长、体成分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实验调查了溶解氧与氨对褐牙鲆幼鱼生长、体成分和能量收支的影响。褐牙鲆幼鱼(10.38±0.13g)分别放养于12个水族箱(3个重复,12尾实验鱼每箱)。溶解氧设置为空气充氧(6.5±0.5mg/L)和纯氧充氧(14±2mg/L)。氨浓度设置为0.17mg/L NH3,对照组不加氨。实验持续40d。实验结果表明,氨与溶解氧均能显著影响实验鱼体重、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水分比。超饱和溶解氧/0.17mg/L处理组实验鱼体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正常溶解氧/0.17mg/L NH3处理组。同时,能量收支结果表明,生长的差异主要由日摄食能(FRe)和日生长能(Ge)差异引起。体成分分析显示,溶解氧能够显著影响实验鱼粗脂肪含量,脂肪含量与实验鱼体重成正相关。实验结果支持超饱和溶解氧能够增加褐牙鲆对氨的耐受能力的结论。实验为超饱和溶解氧在工业化牙鲆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3.溶解氧与养殖密度密度对小规格褐牙鲆幼鱼生长与生理的影响在20±0.4℃的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实验调查了溶解氧与养殖密度对小规格褐牙鲆幼鱼(1.26±0.18g,全长4.7±0.24cm)的生长及生理指标影响。溶解氧含量设置为两种模式:空气充氧(5.5±0.5mg/L)与纯氧充氧(14±2mg/L)。养殖密度分别为200、400、600、800、1000ind/m2。实验持续40d。实验结束后存活率达到94%以上。结果表明:①空气充氧条件下,实验鱼在实验10d时,平均体重出现显著差异,并持续到实验结束。而纯氧充氧条件下的实验鱼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②食物转化率有随密度升高而下降的趋势,在空气充氧条件下表现明显;③肠蛋白酶活力随密度的升高而下降,在空气充氧模式下尤为显著。④纯氧充氧条件下实验鱼的血红蛋白含量、呼吸频率显著低于空气充氧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超饱和溶解氧可以有效的缓解由养殖密度带来的胁迫。4.溶解氧与养殖密度密度对大规格褐牙鲆幼鱼生长、能量收支和体成分的影响实验采用能量学方法解释了溶解氧与养殖密度对褐牙鲆幼鱼(14±2.1g,全长11.84±0.45cm)生长的影响。溶解氧含量和养殖密度设置为两种模式:正常溶解氧模式,溶解氧范围为5.5±0.5mg/L,对应养殖密度为100、200、300、400ind/m2;超饱和溶解氧模式,溶解氧范围为14±2mg/L,对应养殖密度为200、400、600、800ind/m2。实验持续30d。结果表明:①食物转化率随养殖密度上升而显著下降。②超饱和溶解氧条件下,400ind/m2养殖密度处理组实验鱼体重最大。③溶解氧与养殖密度对实验鱼的能量收支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对呼吸能和生长能的分配。而对粪能影响不显著。④相同溶解氧水平下,养殖密度对实验鱼的水分比、粗脂肪含量和能值无显著影响。但是相同密度不同溶解氧水平下,差异显著。能量收支结果表明,超饱和溶解氧条件下,实验鱼通过降低呼吸能和排泄能比例,提高生长能比例,是超饱和溶解氧条件下实验鱼生长速度快的主要原因。实验结果为工厂化高密度褐牙鲆养殖提供了有益参考。5.溶解氧与养殖密度对大规格褐牙鲆幼鱼血液生理和消化生理的影响本章是上一章节的延续,在上一章节的养殖基础上,调查了实验鱼血液生理和消化生理指标。①空气充氧条件下,红细胞数目(RBC)、白细胞数目(WBC)、血红蛋白(Hb)含量均有随养殖密度增大而增加的趋势,但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纯氧充氧条件下,三项指标也有随养殖密度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其中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差异不显著;血红蛋白含量差异显著;养殖密度为200ind/m2时,纯氧充氧条件下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空气充氧条件,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差异不显著。养殖密度为400ind/m2时,纯氧充氧条件下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三项指标均显著低于空气充氧条件。②两种充氧条件下胃蛋白酶活力没有显著差异,而肠蛋白酶则差异显著。纯氧充氧条件下肠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空气充氧条件。③两种充氧方式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无显著差异。④养殖密度对实验鱼呼吸频率无显著影响,但溶解氧水平对呼吸频率影响显著,纯氧充氧条件下呼吸频率显著低于空气充氧条件。实验结果支持提高溶解氧水平可以缓解养殖密度带来的拥挤胁迫这一结论。6.褐牙鲆工厂化养殖的智能化研究初探通过论文第四章实验验所得数据,根据褐牙鲆幼鱼在不同密度下的生长状况,在其他环境因子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数学方法推导了空气充氧和纯氧充氧条件下褐牙鲆幼鱼(1.26-7.99g,14.00-29.00g)与养殖密度之间的关系分别为y=-1.2857x2-0.7143x+391.8R2=0.99y=0.7143x2-20.714x+668R2=0.94并设计了1套可视化软件,以期为养殖用户提供决策支持。同时,对褐牙鲆工厂化养殖专家系统进行了研究与设计。设计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应用软件平台,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结构,系统集成了硬件设施、水质环境、鱼类生理参数、养殖技术4个模块所组成的综合数据库和1个专家在线答疑模块,设计了褐牙鲆工厂化养殖专家系统方案,初步实现了养殖专家系统的决策支持功能。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水体中氨氮对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幼鱼的急性毒性和亚致死毒性效应,初步了解氨氮对青鱼的毒性机制,并探讨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和E对青鱼幼鱼营养调节能力
当前,上海市禁毒斗争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情况极其复杂,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从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构建缉毒情报新格局,完善禁毒立法等方面加强防范和惩治工作。
竞业禁止首先是一项约定的法律义务,由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间关系的不平等,签订合同可能被剥夺"自治"的选择权,而变为统一的、强制性的关系。应当在真实原则的指导下,确定竞业
分形理论是现代非线性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和手段。介绍了分形理论的基本概念,给出了分形理论的重要参数分形维数的几种常见定义和计算方
采用LA-ICP-MS锆石U-Pb法对黔东北梵净山地区东北部首次发现的流纹斑岩进行年代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流纹斑岩形成于98.9±1.3 Ma的早白垩纪,为燕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同时表明
氟乙酰胺是一种高效剧毒、残留性强的有机氟杀鼠剂.因其毒性大,人畜都有二次间接服用中毒的可能,卫生部已明文规定禁止使用,但近年来各地急性中毒屡有发生,我们收集了1989~200
VB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本文就高校在VB程序设计教学活动中进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探讨,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创立以来取得了突出成绩,推进走过而立之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须处理好学科与专业、主渠道与主阵地、应用学科与基础学科、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等关系
<正>自然生态系统可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水岸生态系统。其中水生生态系统是指长期有水淹没的低洼地段,具有较开阔的水域。水岸生态系统是指水陆界面被水间歇性
目前我国对于赃款赃物处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具体规定不明确,程序操作上的规定存在交叉与冲突,不利于对被害人的救济。在司法实务中处理程序比较混乱,先行返还被害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