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既可以充当谓语动词,也可以充当趋向补语和体标记。“过”意义的演变从实到虚,虚化过程可概括为从谓语动词到趋向补语再到体标记。“过”充当趋向补语处于这条虚化过程的中间,“过”位于主要动词后面,渐渐地与动词发生紧密的联系,意义也不只是表示基本意义(空间位移)了,还表示一些不同的引申意义,这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本文着重从多个角度研究动趋式“V过”。全文共分为以下五章。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意义和研究对象,介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以及说明本文拟采用的理论、方法及语料来源。
第二章:以结构主义描写方法和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先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对动趋式“V过”进行典型和非典型的语义分类,然后按照此分类再进行系统的句法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描写。
第三章:主要以语用推理和语法化理论为基础,先从共时层面推理出“V过”各个意义的虚化过程和语义关联。其次,在历时层面上证明共时的推理。最后分析“V过”成为动趋式结构的动因和机制。
第四章:以语言类型学理论为基础,将汉语动趋式“V过”与泰语的相应结构相比较,找出二者句法语义上的异同。从比较当中选取泰语与汉语普通话的一些区别现象,然后使用部分汉语南方方言来解释其因为。
第五章是结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作出总结,说明论文可能的创新点。同时指出本文不足之处以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