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郁化痰降气方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气郁痰阻证)的临床观察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运用开郁化痰降气方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气郁痰阻证,通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来评价开郁化痰降气方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案。方法:本临床观察运用治疗前后患者自身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且经中医辨证为气郁痰阻证的45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纳入研究中,按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并予以中药汤剂开郁化痰降气方口服治疗,每日两次,分别于早饭前和晚饭后30分钟服用,每次服用的剂量为150毫升,以持续服用4周作为规定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并记录本病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和详细的症状积分情况。将所得全部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运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得出的统计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结果:临床治疗过程中,脱落患者3例,共有42例患者完成研究。结束治疗后,中医症状的临床疗效经统计为痊愈2例,占4.76%,显效3例,占11.90%,有效32例,占76.19%,无效3例,占7.14%,其有效率为92.85%。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为(19.10±3.49,8.40±3.16),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Z =-5.66,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和治疗后中医各单项症状的积分分别为咽喉不适如有痰梗,情志不畅则加重(3.19±0.99,1.19±0.99)、胸膺不适(3.52±1.31,1.52±0.97)、烧心,反酸(2.95±1.10,1.33±0.95)、吞咽不利(2.71士0.97,1.29±1.07)、嗳气或反流(2.00±0.66,1.02±0.60)、声音嘶哑(1.88±0.83,0.83±0.62)、半夜呛咳或气喘(1.24±0.69,0.60±0.50)、神情忧郁(1.60±1.08,0.62±0.54),将中医症状的各单项积分以及总积分的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学进行分析后,得出P值均不超过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郁化痰降气方对于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气郁痰阻证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中医症状,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和推广。
其他文献
“方剂辨证”是中医诊疗的灵魂,是中医基础理论中最具有学术特征的理论体系之一,是指导中医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随着现代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与不断进步,以及中医学的研究方法、中医诊断与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在临床中越来越多的中医界医务工作者们开始重视并运用方剂辨证论治方法。本文主要通过多年来临床上所使用的经方医案,进行系统的分析,从中总结出该经方的典型症候,以便医者在临床诊断治疗中化繁为简,辨证选方精当
目的:观察孙氏腹针结合头针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课题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