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 调查分析衢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乙肝筛查情况,提供无偿献血人群中的乙肝流行病学数据。 2. 评估开展核酸检测技术(NAT),衢州地区无偿献血血液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合格后的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残余风险的减少程度。 3. 分析临床HBsAg低反应性患者的血清学模式,研究这类患者的血清核酸定量及基因型的相关性,并分析温州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特征。 4. 初步分析本实验室PCR-荧光探针法检测基因型在HBsAg呈超低反应性时的检出能力,同时检测HBV S/前S区变异情况,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评价。 方法: 1. 以衢州血站检验科2016年3月-2018年1月期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为样本,分别采用两种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和一种厂家的NAT试剂平行检测。两种ELISA试剂检测结果均阳性的标本,采用单人份NAT检测HBV DNA;单试剂阳性或者两种试剂检测均为阴性,则采用8个样本混样检测,如检测结果为反应性则需要进行单人份拆分检测,并用风险评估模型计算HBV的输血残余风险。 2. 将衢州血站2016年3月到2018年1月的无偿献血者血液HBsAg和HBV DNA检测结果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初次献血、重复献血还有S/CO值进行分层分析,对这期间的乙肝感染情况做一个回顾性调查。随机选取两种ELISA试剂检测阳性且SC/O值≦5、一种ELISA试剂检测阳性、ELISA检测阴性NAT检测阳性三组的标本,采用雅培发光定量进行血清学检测,分析上述三组的血清学模式。 3. 选取临床首次发现HBsAg阳性且定量小于1000COI的患者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学定量检测,PCR-荧光探针法进行HBV-DNA定量检测以及HBV基因分型,并用SPSS 17.O统计软件分析上述标本的血清学、病毒学、HBV基因型特征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两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spearman进行数据相关分析。 4. 分别采用PCR-荧光探针法和巢式PCR结合Sanger测序法对9例特征临床标本进行基因分型,比较和评价两种HBV基因型检测方法,分析本实验室建立的PCR-荧光探针法在HBsAg呈低反应性时的HBV基因型检出能力。并将这些标本进行HBV S区/前S区变异检测,检测位点有HBV S区143S、118T、120P、145G位点以及Pre-S1缺失突变位点、Pre-S2 ATG突变位点。 结果: 1. 2016年3月-2018年1月期间衢州血站共采集52037人份无偿献血血液,乙肝项目不合格共273例(0.53%)。ELISA检测HBsAg阳性共206例(0.40%),其中单试剂阳性57例,双试剂阳性149例。NAT检测HBV DNA阳性共211例,其中ELISA-/NAT+血液67例、ELISA+/NAT+血液137例、ELISA单试剂+/NAT+血液7例。ELISA双试剂+/NAT-血液12例。206例ELISA检测HBsAg为阳性的HBsAg SC/O平均值如下:新创11.02,索林12.98。ELISA 单试剂阳性的HBsAg SC/O平均值如下:新创1.73,索林2.02。乙肝项目不合格无偿献血血液共273例,献血者平均年龄为38.8周岁;以男性、初中以下学历、自由职业为主。三组血清学模式如下:50例HBsAg-/NAT+血液以抗-HBc+(5)单阳性为主要模式,有13例占26%;抗-HBs+抗-HBc+(2-5)模式有12例,占24%。22例HBsAg单试剂阳性血液以HBsAg+抗-HBe+抗-HBc+(1-4-5)为主要模式,有9例占40.9%。32例HBsAg双试剂检测SC/O值均值<5的血液以HBsAg+抗-HBe+抗-HBc+(1-4-5)模式为主,有24例,占75%。 2. 52037份无偿献血血液中首次献血者血液19102人份、重复献血者血液32935人份,其中149例ELISA双试剂检阳性血液以初次献血血液为主,共146人份占98%;57例ELISA单试剂阳性血液以初次献血者血液为主,有36例占63.2%,67例ELISA-/NAT+血液以重复献血者血液为主有45例占67.2%。根据输血残余风险评估“发病率/窗口期”数学模型计算公式,计算ELISA检测后的血液HBV残余风险为28.75×10 -5,NAT检测后的血液HBV残余风险为13.95 × 10 -5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降低输血感染残余风险残余为51.5%。 3. 146例HBsAg 阳性且定量水平小于1000COI患者中血清学模式以HBsAg+抗-HBe+抗-HBc+(1-4-5)为主,占50%;HBsAg+ HBeAg+抗-HBc+(1-3-5)次之,占21.92%;NAT检测结果阳性有86例,占58.9%;NAT检测结果阴性有60例,占41.1%。HBsAg与HBeAg呈正相关( r=0.503) , HBsAg与HBVDNAlog值亦呈正相关(r=0.486);HBeAg阴性组与HBeAg阳性组两组的HBsAg与HBVDNAlog值分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HBeAg阴性组的HBsAg、HBVDNAlog值均低于HBeAg阳性组;不同DNA载量水平组HBsAg、HBeAg定量值的比较,三组之间的HBsAg、HBeAg浓度有统计学差异。DNA载量(lgIU/ML)≧6组的HBsAg、HBeAg浓度高于DNA载量(lgIU/ML)在3-6之间的组,后者HBsAg、HBeAg定量值又高于DNA载量(lgIU/ML)<3 组。 4. 146例患者标本中,有51例HBV基因分型成功,其中1例HBV-DNA定量=2.4×102IU/ML,其余50例HBV-DNA定量≧103IU/ML,分型结果为B型13例,占25.5%;C型38例,占74.5%。不同基因型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基因型组在HBeAg定量的比较,B基因组 HBeAg定量(秩均值=16.96)小于C基因型组(秩均值=29.09)p<0.05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基因型组HBV DNA定量的比较,B基因组HBV DNA定量(秩均值=13.96)小于C基因型组(秩均值=30.12),p<0.05,有统计学意义。B基因型组HBsAg、HBeAg与HBVDNAlog值呈正相关(r=0.740),C基因型组HBsAg、HBeAg与HBVDNAlog值无相关性(r=0.184,P>0.05)。 5. PCR-荧光探针法HBV基因型检出结果:9例标本成功分型出5例,其中3例C型2例B型。巢式PCR结合Sanger测序法HBV基因型检出结果:9例标本成功分型出8例,其中4例B型4例C型。4例PCR法与测序法基因分型结果一致,1例两种方法结果不一致,PCR法检出结果C型而测序法为B型。将9例标本进行HBV S区/前S区位点突变检测,检测位点有HBV S区143S、118T、120P、145G位点以及Pre-S1缺失突变位点、Pre-S2 ATG突变位点。共检测9例标本,有2例未测序成功其余7例测序成功但均未发现HBV S区/前S区变异。 结论: 1. 衢州地区无偿献血血液HBsAg不合格率0.40%,低于衢州市人群的HBsAg阳性率的3.21%。ELISA检测阴性NAT检测阳性数67例,ELISA两种试剂检测阳性NAT检测结果为阴性12例,血清学和NAT互不可替代。 2. NAT检测可较大程度地减少HBV的输血感染残余风险,为进一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提供有效价值。 3. 无偿献血血液HBsAg阳性标本以HBsAg低反应性占较大比例,重视HBsAg低反应性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临床输血安全。 4. HBsAg-/NAT+无偿献血血液的血清学模式以抗-HBc+(5)单阳性为主要模式, HBsAg阳性的无偿献血血液以HBsAg+抗-HBe+抗-HBc+(1-4-5)“小三阳”为主要模式。临床HBsAg低反应性患者的血清学模式以HBsAg+抗-HBe+抗-HBc+(1-4-5)为主,HBsAg+HBeAg+抗-HBc+(1-3-5)次之。所以对于无症状HBV感染人群不可忽视,特别是抗-HBc单阳性献血人群存在HBV隐匿性感染的可能,对输血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 5. 温州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型次之,未发现B/C混合型和D型。HBsAg低反应HBV C基因型患者的HBeAg定量和HBV DNA定量均高于B基因型;HBV B 基因型HBsAg、HBeAg与HBV DNA定量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C基因型未发现这种相关性。深入研究HBsAg低反应性患者的HBV基因型与HBeAg表达和HBV DNA载量之间的关系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6. PCR-荧光探针法检测基因型基本可以满足临床需求,但当血清中HBsAg呈极低反应性时,即使HBV DNA定量达到分型要求,也容易出现分型失败的情况。而巢式PCR联合Sanger测序法在上述情况相对稳定,故当临床患者出现HBsAg超低反应性而HBV DNA定量大于103iu/ml时应高度引起重视,可以考虑联合Sanger测序法对低反应性标本进行HBV基因型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