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精神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shuclov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但并非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大学精神”。一个良好的校园精神可以为全校师生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同时他也是校园文化的发祥地。大学精神的最深层意蕴不仅包括凝聚师生员工,提升学生人格魅力等重要内涵,更包括了大学精神的体现与传承。在提高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建设良好的院校内部环境、提升院校整体水平方面,“大学精神”的培育至关重要。目前,培育院校大学精神已成为许多高校的共识。部分院校已将大学精神培育纳入学校建设规划,进行了一定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大学精神培育理论的不断成熟,大学精神培育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的重视,大学精神培育将成为院校整体建设规划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大学精神的普遍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重塑与传承大学精神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重要命题。在国内的很多大学校园里,虽然雄伟壮阔的建筑数量不断增多,学术研究成果也成直线上升的趋势,但提及精神文化的建立,很多学校都面临“斯文扫地”的窘境。遗落的精神文明在大学校园内几乎荡然无存。尤其对于那些“后起之秀”的新建本科院校更是重要。  本文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并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首先阐述了大学精神的内涵、特征、功能等基础理论,以及大学精神在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其次,结合当前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精神培育与建设的现状,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精神培育与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在论述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精神缺失的表现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其原因;最后,从学术建设、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三个主要方面提出了培育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精神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总结与分析当前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精神建设的现状、缺失的表现与原因、对策等,希望能够为我国众多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精神培育与建设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和解决思路,大力塑造大学精神,尽快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从而提高自身“软实力”与整体竞争力,争取在国际高校间的竞争中取得一定的文化地位。
其他文献
在原始时代,中华大地上的先民们为了适应自然环境的改变而选择了农业作为其基础生存方式。出于保护农业文明的目的,人们形成了国家。农业为国家提供了一切所需,而国家在诞生之初
政党外交是政党政治在国际政治领域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为各国政党宣介自己所秉持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提供了一条渠道,也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开拓、塑造、维
当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人力资源给予配合,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由于农村劳动力的特殊性(以体力劳动为主)使得男性农民成为了主要流动
法官如何在现有法律体系之下结合具体个案作出“正确”裁决,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具体的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当前以法律解释为中心的法律方法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也是
张颖女士曾先后著有两本回忆录:《风雨往事:维特克采访江青实录》(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沧桑文丛”之一,1979年版)、《走在西花厅的小路上——忆在恩来同志领导下工作的日子》(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以及在香港凤凰电视台的《口述历史》节目中作了一场关于“《红都女皇》事件”的采访谈话。  由于张颖曾长期在周恩来身边工作(如战争年代的中共南方局以及新中国的外交部。在外交部时,她一曾任外交部新闻
学位
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关系到我国“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法律规范的完善,其发展状态也越来越成熟。农民专业合作社供应链建设,可以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