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美学中的自由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mygod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由”是整个康德哲学、美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甚至可以说,是理解整个康德美学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但长期以来,却鲜有专从“自由”概念出发深入研究和探讨康德美学思想的专著或论文。问题在于,尽管康德多次使用了这一概念,但其具体含义却不尽相同,而这些不同的含义又都植根于康德的整个批判哲学体系和康德对人的独特理解。就美学而言,由于康德美学在其整个哲学体系中的独特位置,使其美学中的“自由”概念更具复杂性和多义性。因此,只有以其哲学为背景,以其对人的思考为基础,有效沟通其哲学和美学,把康德对人的思考和对美的理解结合起来,才能准确把握康德美学中“自由”的独特内涵。从这一思路出发,本文拟从康德对人的规定、思考入手,梳理康德哲学体系对自由的理解和规定,在此基础上探讨康德美学中“自由”概念的不同涵义、在美学史上的理论意义及其所面临的二元论困境,并尝试从马克思美学思想出发找到一条走出困境的道路。引言部分阐述了本选题的意义、进入自由问题的主要途径及本论文的总体架构。康德首先把自由概念引入审美领域之中,使自由与审美开始具有深刻关联,并由此把审美与人的存在联系起来,从而开启了一个崭新的理论论域,这对于理解整个康德美学、理解西方美学史的发展乃至理解人自身,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自由概念具有突出的复杂性和多义性,本文尝试从现象学的思路出发,结合海德格尔的有关研究,寻找一条通达自由问题的途径。第一章,主要研究康德哲学思想中的“自由”概念。本章拟从康德对人的理解入手进入这一论题。首先明确康德进行这一思考的时代背景。康德身处启蒙时代,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启蒙运动的思想巨匠——牛顿、马丁·路德、休谟、卢梭等——都极大地影响了康德,使他开始关注人本身。总体来看,康德对人的理解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进行理性批判,从人的有限性上来规定人;二是始终从一个更高的道德本体的角度,即自由的角度来规定人。两个方面互为补充,显现出康德对人的思考的人文指向。其次,主要梳理康德哲学体系中自由的不同涵义。在认识论中,自由一方面表现为“人为自然立法”的思想,以主体赋予经验世界以规律,体现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表现为与自然因果不同的自由因果的概念,这时的“自由”就是一个理念性概念,成为整个经验世界得以可能的最后根据。在康德的伦理学中,自由具有消极性和积极性两层含义,前者与人的自主性的选择相关,并不直接关涉道德。后者则指道德性的实践理性自身,导向对法则的敬重。这样看来,自由即是对法规的遵从,在康德看来,恰是这一点彰显了人之为人的内在根据。第二章主要研究与康德美学有着紧密联系的两个重要概念:反思判断力和先验想像力。反思判断力在整个《判断力批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并内在地规定着审美活动的性质。正是通过反思判断力,审美才开始与某种绝对的“自由”相关联,并具有了自律的自由内涵;通过对《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中先验想像力本源性作用的分析,本论文明确了审美与源初性境域的内在关联,从而赋予审美以本体性自由的指向。第三章主要梳理了康德美学中自由的不同涵义。首先是对美的分析,这里的自由指的是排除一切利害干扰的想像力和知性的自由游戏,这一游戏在人的内心有其先验基础(共通感),因而具有普遍必然性。在对崇高的分析中,“自由”是指人在自然界数量的巨大或威力的强大面前,唤起自身的理性观念与之抗衡,同时意识到自身的超感性使命。这一自由是和人的本体性存在相联系的,在这一意义上,才会有“美是道德的象征”的著名命题。艺术论中的自由主要体现为艺术的意图性、技巧性、非强制性和天才的独创性、典范性等特征。第四章分为三个问题。首先,根据前面对康德美学中自由的不同内涵的分析,将其具体区分为三个维度,即感性维度、先验维度和超越维度。感性维度以人的感性存在为基础,侧重于审美的感性化特征;超越维度以人的本体存在为基础,侧重于审美与道德的内在关联及其超越性、开放性的特征;先验维度则以人的有限性存在为基础,明确了审美的先验基础,保证了审美的普遍必然性。三个维度彼此契合,相互补充,构成了康德美学中自由的独特内涵。其次论述了康德把自由引入审美领域在美学史上的理论意义,即给美学提供了形而上指向;使美学本身具有了自由的内涵;使审美具有了丰富的含蕴。最后,指出了康德美学中内在的二元论困境及德国古典美学对其进行的批判和反思,并尝试从马克思美学思想出发找到一条走出困境的道路,这也显示出康德美学中“自由”的巨大的方法论意义。
其他文献
管理咨询顾问属于知识员工的范畴,这种职业对于从业人员能力水平以及能力的完备性要求很高,咨询效果与咨询顾问个体能力存在着高度依赖性,因此对于咨询顾问进行有效的能力开发与
<正>改革开放30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以不足5%的人口和不足1%的土地,创造了我国1/8的经济总量,长期保持年均经济增速7%,预计2020年超过纽约和东京湾区成为全球第一湾区,而金融是
重整后的中国信托业既赶上了飞跃发展的良好契机,同时又面临着国际金融机构的强大竞争,从法律的视角研究信托业的发展尤显重要。本文运用历史的、实证的和辩证的方法论述了信托
人类社会治理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相对于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社会组织的异化程度最小,是人类社会治理的最新也是最重要的尝试。社会组织不仅可以为个
<正>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是隶属于清华大学的金融研究和人才培养机构。中心的宗旨是建设一个国际一流水平、开放式的研究平台,吸引国内外金融研究人员,积极推动面向中国
旅游资源的互补性、旅游空间的连续性以及区域文化的相似性奠定了长三角旅游合作的基础。推动长三角旅游经济一体化,需要从观念、机制和措施等方面进行创新。观念更新是长三
上海在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构建的探索上走在全国的前列。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构建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模式基本情况的分析,梳理当前中国语境下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构建的机制、路径
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经营长期成功的关键在于培育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当今知识信息时代,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以其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各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令人堪忧。让中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时代的要求。班主任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论文以本班学生为研
随着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通信网逐渐演变成信息网,人们在信息网中需求的不只是互相之间的简单通讯,更是各种信息的获取,因此,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的信息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