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核增生李斯特菌作为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致死率高达20-40%,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四大食源性病原菌之一。在全球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背景下,消毒剂在医疗卫生、畜牧兽医、食品、日化加工生产环境中的使用日益增加。随着消毒剂选择压力的增大,病原微生物对其抵抗力也不断在增加。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微生物对消毒剂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自然界中的生物被膜往往都是以多种微生物共同存在的形式出现的,单核增生李斯特菌也不例外。生物被膜中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和共栖菌形成生物被膜,有助于细菌在消毒剂胁迫环境中存活下来。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调查了食品加工设备中的单核增生李斯特菌阳性生物被膜样本,并鉴定出生物被膜样品中的优势共栖菌,以了解该微生物菌群的生态背景特征。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我们利用ISO11290标准来检测和鉴定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并用16S rDNA和hly基因进一步鉴别。结果显示,100个来自4个不同的食品厂下水道环境样品中,共有8个地漏样品分离出单核增生李斯特菌。2.研究了8株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对消毒剂的耐受性,其对苯扎溴铵的药物敏感性MIC值为18-35μg/ml,可见消毒剂环境下食品加工设备中的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对苯扎溴铵存在耐药性。3.采用16S rDNA基因克隆文库法、T-RFLP和DGGE这三种分子技术相结合对食品加工环境地漏中的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样品进行菌群结构分析。三种方法结果一致显示:3Q、5Q、6Q的优势菌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ychrophila)、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和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分别是1-2、1-3和3-2的优势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是2-3的优势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是3-3的优势菌。同时,在DGGE谱图中显示,同一食品厂不同采集点的生物膜样品有相似的条带,表明在不同的采集点的菌群组成存在相似性且优势菌相同。该研究分析了食品加工环境中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被膜中菌群结构,这将为全面探讨工业加工环境中致病菌的生物被膜形成机制,以及致病菌生物被膜控制新靶点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