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75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最常见的精神症状,各研究所报道的PSD患病率不尽相同,约为20%-70%,但多在40%-50%左右。尽管已有不少的研究报道,但对于PSD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以及结论还没有一致性的意见。PSD患者比无抑郁患者具有更高的死亡率,在康复过程中的获益也少,故其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差。此外,抑郁会增加卒中的复发。然而,尽管PSD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严重的后果,但直到目前我国对之认识和重视仍然不够。早期诊断PSD以及成功的干预能改善预后,应该被认为是治疗卒中的关键措施之一。 目的: 对卒中患者进行PSD患病率及多种相关因素的研究,期望对于PSD患者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提供帮助。 方法: 1. 研究方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案。 2.病例资料采集方法:选用2006年6月至2008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符合标准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在患者发病平均一月时,采用问卷式的调查方法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入组时均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既往卒中和TIA史、以及其他伴发疾病的病史,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并做相关检查:血糖、血脂、血压、血纤维蛋白原、心电图、头颅MRI。 3.量表评分及分组方法:对32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于发病2-6周,平均4周左右)采用Hamilton 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对患者进行评分,得分<8分为无抑郁者,8-17分为抑郁症状,>17分为抑郁症。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情况,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评定患者生活能力,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定患者总体认知功能情况。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血管危险因素和合并症数目等资料。患者均在发病4周内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结果: 329例患者中,男性217例,女性112例,年龄32-88岁,平均年龄67.2±11.2岁。PSD患者总数为98例,占29.8%,其中,抑郁状态84例,占25.53%,抑郁症14例,占4.26%。 1.女性患者容易发生抑郁,而年龄与PSD之间没有明显相关。 2.经济收入越低,越易发生抑郁,但从文化程度和医疗保险情况来看,与PSD发生没有明显相关(P>0.05)。 3.PSD的发生与卒中病变的性质无显著差异(P>0.05)。 4.从卒中病灶发生的部位看,左侧病灶发病率高于双侧病灶高于右侧病灶。两组病灶数目比较,多灶患者PS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灶患者(P<0.01)。 5.有高血压和既往卒中史的患者容易发生抑郁(P<0.05)。而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没有发现和抑郁具有相关性。 6.PSD患者有严重的认知功能损害和神经功能缺损,且与抑郁的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P<0.01)。 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中,PSD的发生与高血压史、低收入、较差的社会支持和卒中所造成的功能障碍有关;PSD患者易伴有严重的认知功能损害;左侧半球尤其是左侧额叶和基底节的病变,多个病灶均与抑郁的发生显著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  急性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一种脑血管病,它会引起一系列急性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大量实验已证明发病后体内部分炎性因子及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参与脑梗死的发展
目的:随着我国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卒中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缺血性卒中约占卒中类型的70%左右,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特点,现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