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OC下垂控制的多DC储能模块并联运行研究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e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大力提倡“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技术,优化能源结构则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因受自然、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能源发电技术具有一定的择时、随机、不稳定性等现象,其直接影响着电力网络的稳定运行。而DC储能模块作为新能源系统中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提高其并联运行的工作稳定、可靠、快速及协同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多DC储能模块(两个)并联运行的控制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实现多台DC储能装置与直流母线并联运行,以平滑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的波动,稳定直流母线电压。首先,本文通过对不同隔离型双向DC/DC变换器的比较分析,选择了具有高增益特性,高效率,宽范围的推挽式双向DC/DC变换器作为本文的主电路。阐述了推挽式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并分析了该拓扑在不同工作模态下工作特性。并进一步根据该拓扑所含储能元件较多的强耦合特性,设计了一种三闭环的控制策略,对其进行了仿真验证与分析。然后,根据各DC储能模块蓄电池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存在不同的差异,为提高直流母线电压运行的稳定性,本文对储能模块的控制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SOC的混合估算方法,并在SOC下垂控制的基础之上,引出变速因子概念,在保持即插即用和无互联通信的优势之上,加快系统的收敛速度并保持母线电压稳定,蓄电池SOC快速趋于均衡,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其有效性。最后,搭建了由推挽式双向DC/DC变换器为连接载体的多DC储能模块并联运行实验平台,采用改进的控制策略对多DC储能模块的正向放电运行状态进行调控,通过将实验结果与理论仿真的对比分析,验证所改进的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可行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可视查询作为一种特殊的障碍空间查询,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在二维空间中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三维空间的可视查询研究刚刚兴起。在三维空间中,目前已有的AABB模型、OBB模型的可视性研究并不适用于真三维空间中空间对象形状不规则、空间姿态完全自由的状况。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凸壳模型的三维障碍空间可视查询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三维空间对象的表示模型及索引结构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中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其短路电流特性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影响愈加凸显,本文研究了逆变型新能源并网系统的输出故障电流特性,并设计了相应的继电保护方案。首先,本文介绍了新能源并网系统的结构以及三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参考新能源并网导则中对低电压穿越以及无功功率输出的要求,描述了并网系统的故障响应过程并分析了新能源设备的输出特性,探讨了故障响应对传统保护方案有效性的影响。其
风电机组大多数均运行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中,故障率高,维护难度比较大。其中,传动链在运行中因一直受到交变载荷的影响容易产生部件损伤,损伤一旦达到故障程度维修难度将会非常大,因此传动链相关故障造成风电机组停机时间最长。传动链故障的出现很多都不是突发性故障,而是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若能对风电机组传动链健康度进行监测,提前发现传动链存在的问题,做好相应的维护,就可以大大减少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具有高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可以有效的避免目前商用液态电池的安全隐患,固体电解质作为固态电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具备出色性能的新型固体电解质是实现未来全固态电池应用的一个方向;另外,由于全固态电池中电解质和电极之间为固固接触,界面阻抗较大,因此,通过界面研究有效的降低界面阻抗也是未来提高全固态电池性能的重要途径。本论文主要通过将不同的无机颗粒和聚合物进行复合,得到有机-无机复合的固体电解质膜,有效
近年来各地大停电事故的发生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英国大停电事故中一个突出特点是发电机故障后引起系统振荡导致新能源连锁脱网,从而加剧系统功率缺额。因此加强含可再生能源系统电网运行安全和响应对策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保证新能源系统单一元件故障后不出现连锁脱网响应,维持最大供电能力,本文进行广域新能源系统源侧N-1故障穿越控制研究。首先,介绍新能源系统广域分层控制框架。其中底层为本地控制层,分析了光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作为一种很好的整合可再生能源发电等分布式资源的方法,能够为不同的负荷提供直接供电接口,减少电能变换次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成为了研究热点。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可以根据需求采用并网运行和孤岛运行两种运行模式来保证对微电网内负荷的正常供电。然而,当非计划性孤岛发生时,微电网中的电压和电流都会产生巨大的波动,影响系统的安全性。本文以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交直流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需要在保证电能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省发电成本,减少能源消耗,满足供电需求,这一研究对国家以及电力企业有着重要意义。为此,大量求解方法应用到解决经济调度的问题中,其中智能优化算法有其独到之处,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大,实际生产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当同时考虑这些因素时,电力系统经济调度问题变成了非线性、非凸、不连续及高维的问题,导致智能优化算法受到限制。为此,本文针对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风电企业关注。风电机组的装机数量和装机容量与日俱增,机组结构更加复杂,风电机组故障频发。因此,亟需研究风电机组的故障诊断方法。数据采集与监测控制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数据凭借其数据量大、易获取、无需额外传感器的特点,成为研究风电机组故障诊断方法的重要数据支撑。风电机
随着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作为关键核心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特高压电网建设中。然而GIS设备内绝缘缺陷引发的放电会导致SF6分解,分解产生的低氟硫化物与设备内的微量H2O和O2反应生成具有毒性和腐蚀性的副产物,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研究SF6分解机理对GIS设备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均是利用采样后的SF6分解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