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径运动是竞技体育运动的基础,影响田径运动发展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教练员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从田径运动员的选拔、对运动队的管理、以及对运动员施以专项技术和专项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到指挥比赛,构成了当前我国高水平田径运动训练管理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要通过田径教练员的具体行为去完成。田径教练员执教行为将直接影响着田径运动发展水平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竞技体育的竞争是教练员人才资源的竞争。本文以中国高水平田径教练员执教行为为研究对象,以执教行为中的思想教育行为、日常管理行为、训练参赛指导行为为研究内容,结合实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探索田径教练员执教经验和行为方式的运用特点。研究如下:1.教练员执教行为是指教练员为了实现训练目标,在工作、训练或比赛指导过程中采取的有意识的社会行为,而非教练员个人的日常生活或非工作情景下的行为。其构成主要包括对运动员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训练和参赛指导三个方面。2.高水平田径教练员主要是运用鼓励引导、言传身教和树立榜样的方法来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3.教练员在基本生活管理中对运动员的健康状况、生活作息和饮食关注较多,而对运动员职业生涯的整体规划关注较少;精神生活方面教练员更多关注的是运动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处理。在处理人际冲突时,对于自身与运动员的矛盾以及运动员之间的矛盾,教练员都倾向于采取说教和谈话的方式。4.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主要是依据运动员的情况、训练的目标和比赛日期,其中制定的阶段计划和周计划占比例较大;教练员对自身严格执行训练计划的评价较低,对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关注度比较好。5.教练员对运动员训练后恢复措施的关注度不够,多数教练员倾向于依据自身经验和执教经验,恢复措施也以慢跑、身体牵拉、按摩等传统方法较多。多数教练员倾向于依据自身经验和执教经验反馈训练结果。6.高水平田径教练员赛前主要是通过开会动员、确定比赛目标和鼓励引导来指导运动员。比赛过程中主要通过语言和形体动作等非语言形式进行指导;赛后教练员总结内容主要包括对整个周期训练计划以及比赛过程和结果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