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地资源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近些年来,受到气候变化、草原“三害”等自然因素,超载过牧、滥垦滥采等人为因素,以及人口增长、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大面积草地不同程度退化,有的甚至严重退化。这进一步危及到牧区生态安全、牧民生计质量和牧业健康发展。因此,开展区域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对于该地区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作用。阿勒泰地区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境内有丰富的草地资源。但是,由于自然、人为和社会因素影响,草地退化严重,其生态功能受损,导致草地生产力水平、季节牧场载畜能力降低,进一步影响到牧民可持续生计。因此,分析阿勒泰地区草地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及其成因,进行该地区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研究结论可为阿勒泰地区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论文在概述阿勒泰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分析该地区草地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运用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参考相关文献,从五个目标层(即草地资源生产性、稳定性、资源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承受性)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阿勒泰地区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提出该地区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论文具体结构和主要结论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分析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阐述了国内外开展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的现状,选定了论文研究方法,厘清了研究的技术路线,明确了论文写作重点、难点以及创新点。第二部分对论文写作中的核心概念及其应用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界定。第三部分首先从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对阿勒泰地区进行概述,然后对该地区的草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对阿勒泰地区草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问题的成因进行探讨。存在的问题有:天然草地退化严重、人工草地建设不足、草地生产力水平低、牧场载畜能力不平衡;归纳总结得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有:气候变化、草原“三害”等自然因素,超载过牧、滥垦滥采等人为因素,以及人口增长、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等社会因素。第五部分参考相关研究,并结合研究区实际,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阿勒泰地区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得出结论:该地区草地资源利用处于临界可持续状态。第六部分根据评价结果,得出相关结论。结合草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及上述结论,提出阿勒泰地区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