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全息影像技术在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应用,探讨全息影像精准手术计划在治疗肾肿瘤中的效果和优势,为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提供一定帮助与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67例T1期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中下腹部CT(平扫+增强)检查。根据患者是否接受全息影像精准手术计划,将其分为全息影像组和CT组。全息影像组是指术前在传统CT数据基础上,通过全息影像三维重建系统构建肾肿瘤三维模型进行术前规划,术中再借助全息影像腹腔镜融合系统将肾肿瘤三维模型与手术图像融合进行实时导航,指导手术。而CT组则是在传统CT图像下完成手术规划和手术。全息影像组共31例,男性21例(68%),女性10例(32%),年龄(52.4±13.1)岁,肿瘤最大直径(3.8±1.0)cm,肿瘤TNM分期,T1aN0M0期20例(65%),T1bN0M0期11例(35%),肿瘤R.E.N.A.L评分(7.0±1.5)分。CT组共36例,男性17例(47%),女性19例(53%),年龄(50.7±14.7)岁,肿瘤最大直径(3.6±1.1)cm,肿瘤TNM分期,T1aN0M0期28例(78%),T1bN0M0期8例(22%),肿瘤R.E.N.A.L评分(6.4±1.3)。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资料和手术结果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全息影像精准手术计划在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中转开放或死亡等并发症出现,术后病理结果均为肾恶性细胞肿瘤,且切缘均为阴性。经统计分析,尽管全息影像组在手术时间(106.5±21.1与122.7±30.1,P=0.066)、热缺血时间(23.5±6.1与25.3±5.1,P=0.420)、术中出血量(104.2±36.3与115.0±40.6,P=0.069)、术中集合系统损伤率[2(6%)与8(22%),P=0.071]、术后血色素变化值(10.4±3.3与12.5±2.9,P=0.938)、术后血肌酐变化值(16.7±5.5与17.2±10.3,P=0.067)、术后尿瘘率[0(0%)与1(2.8%),P=1.000]、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4.2±0.7与4.4±0.8,P=0.141)及术后住院天数(6.1±0.8与6.5±0.8,P=0.626)均低于CT组,但其结果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R.E.N.A.L评分≥7的复杂性肾肿瘤亚组分析中,全息影像组的手术时间(117.8±21.3min与146.6±40.5min,P=0.035)、术中集合系统损伤率[1(6.3%)与6(50%),P=0.023]明显低于CT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利用全息影像精准手术规划系统,术前构建肾肿瘤三维模型和术中实时导航为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提供了可靠的指导,尤其对于高R.E.N.A.L评分的复杂性肾肿瘤手术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