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人地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持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农村土地整理,深层次挖掘土地生产潜力,是实现国家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农村土地整理可以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但是土地整理受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限制,不同的项目区的土地整理得到的效果不尽相同,需要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效益测算,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土地整理提供良好的借鉴。本文以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来测算芦山县思延乡和飞仙关镇项目区农村土地整理效益,并对比得到相对差异,并争对差异分析产生的原因,对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本文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阐述农村土地整理的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相关的理论基础;第三章阐述农村土地整理效益测算模型的构建,包括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测算模型;第四章实证研究。对芦山县两个项目区的土地整理效益进行测算;第五章争对测算结果,对比分析得到两个项目区的土地整理效益相对差异,并分析产生其原因;第六章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研究,得到以下成果和结论:1、对土地整理效益综合分析,把土地整理效益分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2、以人均耕地面积、单位投资增加就业人数、贫困发生率降低百分比、道路密度增加率、撂荒面积减少量及减少率作为社会效益指标;以绿色植被覆盖率提高百分比、防护林密度增加量、水土流失治理率、灌溉保证率增加量、中低产田改造率作为生态效益指标;以耕地面积增加量及增加率、每单位投资新增耕地数量、单位面积生产率效果、粮食单产增加量及增加率、人均年纯收入增加量及增加率、土地利用率提高百分比作为经济效益指标。3、对芦山县两个项目通过指标体系对其效益进行测算,得出了各个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对比分析出差异的原因,为提高综合效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