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以来,随着人们对日常生活世界的普遍关注,日常生活世界理论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理论,人们纷纷从“日常生活革命”、“日常生活批判”、“日常生活审美化”等诸多视角和领域展开日常生活世界的研究。但是,在诸多理论研究中,日常生活共同体问题却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即使有所涉及,也往往总是把日常生活共同体等同于社会共同体而加以研究,其中难免掺杂着许多悖谬和误识,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日常生活共同体处于被遮蔽状态,并且造成了日常生活共同体意义的缺失。事实上,日常生活共同体既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群体或团体,也不同于非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共同体。日常生活共同体也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处于“日常生活世界”之中的共同体,相反,它甚至相当普遍地存在于“社会”领域之中。如果说日常生活本身尚属于人们“熟知而非真知”的领域,那么,日常生活共同体则是一个“既非熟知又非真知”的很少有人直接探讨的空白地带。本文以日常生活为总体的研究领域,以日常生活中的共同体问题为具体的研究对象。本文区分出日常生活共同体这样一个独特的领域和概念范畴。本文认为,日常生活共同体是指在日常生活世界中,那些以个体之间共同的价值认同、生活方式、利益诉求和精神需求等本质意志为基础,以稳固的文化联系为纽带,处于相对稳定的时空场域,奉行共同生存意向和生存模式的人类结合体。据此,本文以文化为理解范式,以本质意志为基本尺度,以日常共同体为研究基点,以日常生活为现实场域,旨在从一种独特的视角对人类日常生活共同体问题展开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本文研究的进路与基本内容如下:第一,本文首先澄清日常生活共同体的存在界域和概念范畴问题。本文从日常生活和共同体的历史源流及其演变过程入手,深入分析日常生活与共同体的词源与指涉内涵,对日常生活的存在界域做出分疏界定,对共同体与社会两个相关概念做出明确区分,进而对日常生活共同体的概念内涵做出准确界定。第二,本文深入到日常生活共同体的内在性方面,对其基本结构图式和倾向特征做出一般性分析和描述。通过对日常生活共同体进行基本结构图式和特殊结构图式的研究,阐明日常生活共同体的倾向特征,帮助人们把握它的最基本特性。第三,在此基础上,本文站在人类自我价值需要的角度展开日常生活共同体本真意义和价值功能的探讨。本文认为,日常生活共同体是人类长期生产实践与文化传承的结果,作为人类生存方式的自我选择,它的存在无疑具有深刻的合理性。无论哪种类型的日常生活共同体,人们的根本愿望都是在这种共同体中拥有自我的存在、实现自我的意志和要求,因此都具有自身存在的合理要素。第四,放眼整个当代日常生活世界理论,重点分析对于日常生活共同体有所涉猎的几位典型思想家的观点,特别是马克思关于自由共同体的相关论述,从中寻找他们在日常生活理论方面弥足珍贵的有关日常生活共同体的思想见解,汲取他们关于日常生活和共同体问题的有益思想资源。第五,面对现实,透过纷繁复杂的日常生活现实和当代社会历史变迁,深入分析日常生活共同体的当代演变与未来趋向,进而阐明,无论我们的生活被科学化、社会化、现代化到什么程度,我们都不可避免地生活在“日常”之中,仍然以“日常”中难以割舍的“共同体”方式与他者一起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所不同的只是当代的日常生活及其共同体正在以多种多样的面孔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且正在以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方式表现着自身,其实质仍然没有脱离人类日常生活共同体的根本属性。所以,对日常生活中本真的共同体关系的追求过去是将来也依然是人类普遍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