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割理及其网络拓扑空间下煤层气渗流特征研究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uan_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储层中存在大量的宏观裂隙、显微裂隙和孔隙,它们对煤层气的运移起着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其中显微裂隙作为联系孔隙和宏观裂隙的桥梁,是煤层气在煤储层中的主要渗流场。在自然界原始应力作用下,煤层气以承压状态赋存在煤储层中,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可以看作是静止的状态。井下采掘、气井排水降压等人为活动改变了原始压力平衡的条件,导致水和煤层气在煤储层中发生相应的物理化学过程。煤储层中气体穿过基质运移到割理/裂隙中的流动机制可以分为如下三个相互联系的过程:(1)随着煤层压力的降低,气体从煤基质孔隙的内表面上发生解吸;(2)煤基质和显微裂隙间的浓度差和压力差导致气体穿过基质和微孔扩散到显微裂隙中;(3)在压力差作用下,气体以达西流的方式在割理和裂隙中渗流。从分形理论和空间拓扑关系出发,采用Weierstrass-Mandelbrot(W-M)随机函数构建自仿射粗糙裂隙/割理及网络数字模型。基于煤储层的数字模型,采用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中D2Q9格子模型模拟流体的运移行为;并结合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验证模拟结果。任意多孔介质中水文弯曲度的定量量测和计算是准确评估多孔介质渗透性能不可或缺的工作,但其含糊的定义和多孔介质形貌边界的高度复杂性导致水文弯曲的计算困难。本文从运动学角度出发,引入局部水文弯曲度的概念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结合倾斜光滑管道、U型管道和余弦管道的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该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以随机圆无覆盖填充的复杂网络模型再次验证了任意多孔介质水文弯曲度的计算模型。依据裂隙表面粗糙效应对渗流的作用方式将其分为端面曲折率、水文弯曲度和局部稳定粗糙度因子。综合考虑各参数的物理含义及其对渗流的作用机制提出了粗糙几何裂隙模型三重效应的渗透率模型。研究中,采用多次迭代的方法获取原始裂隙的端面曲折率及其对应的残差面裂隙形貌,结合残差面端面几何参数和残差面裂隙LBM模拟结果计算局部粗糙度因子,估算粗糙裂隙的渗透率,对比实验结果综合验证三重效应渗透率模型。最后依据自仿射粗糙割理输运属性的尺度不变性和尺寸效应再次验证了裂隙渗流三区域现象的存在,确定了不同区域的尺度渗透率估算模型。煤储层中面割理和端割理在连通性、发育程度和表面光滑性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别,导致煤储层的渗透率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一般情况下,面割理相比与端割理具有发育程度好、表面更光滑、连通性好的特点,因此沿面割理方向的煤储层渗透率最大。之后从煤储层割理形貌和统计数据出发,结合端割理与面割理之间的拓扑关系,采用W-M随机函数构建煤岩割理网络模型。模拟不同压力方向上的渗流特征,研究煤储层渗透率的各向异性,为煤层气产能评估和井网布设工作提供部分参考。
其他文献
目前,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是大气降尘颗粒物,因此对作为污染物之一的大气降尘进行一系列矿物学的分析,弄清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从而用以指导大气降尘污染防治工作
煤层气是以吸附态赋存于煤储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其富集规律及可采性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构造地质条件、煤储层发育特征及物性特征为其重要影响因素。在分析煤岩煤质特征、成煤
虽然微量元素在煤中含量甚微,但煤的开采、使用量很大,近年来由燃煤引起的环境问题时常发生;此外有些贵金属、稀土元素在煤层中富集到一定程度可以达到成矿品位,具有潜在开采
套筒式热风炉是一种加热空气输出热风的热源设备,其高效节能的特性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被人们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套筒式热风炉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传热原理和流体力学原理,并
振动机械可以完成振动筛分和振动输送等工艺过程,已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利用共振理论设计的共振机械,可以使用较小的激振力达到较大振幅,从而提高工作机体的效率,同时我们利用隔振与减振理论,减小工作机体传给地基的载荷。利用反共振理论设计的振动机械可以达到同时利用振动又隔振的目的。根据共振理论和反共振理论对反共振二次隔振(双阻尼)振动机械进行了理论推导与分析,应用Maple以及Matlab软件对传递
瓦斯灾害是煤矿生产的最大隐患,近年来,随着高强度机械化采掘及开采深度的进一步增加,瓦斯灾害的威胁更加突出,瓦斯涌出量急剧增大,原来没有瓦斯突出危险的煤层变为有瓦斯突
元坝气田被发现以来,初步研究认为其成藏条件十分优越,确实存在礁滩相储层的分布,说明元坝地区海相地层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分析利用钻井、岩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