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汉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标记现象对比研究

来源 :新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qs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各种语言中,对立不对称的标记现象具有类型学共性特征。它们普遍存在于语言的语音、词汇、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各个层面。本文在借鉴汉语、英语、俄语等语言中有关标记现象研究的已有成果基础上,把语言描写与成因解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起来,对现代维吾尔语中的部分标记现象做一次尝试性的观察和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对维汉语标记现象做一次比较深入的对比研究,以期探求造成维汉语标记现象共性和个性特征的认知、语用、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并尝试在维汉双语教学中,实证性地运用、检验标记理论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预测和解释作用。全文共五章,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是标记理论研究的概述部分。主要介绍标记理论的含义及研究对象、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的判断标准、标记的种类、标记现象产生的原因等,并着重介绍国外标记理论研究的主要发展阶段、国内的研究情况、在维吾尔语以及维汉语对比研究中的应用。第二部分(即第二、三、四章)是维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标记现象对比研究部分。在各章节中,首先描写分析了现代维吾尔语名词的数范畴、男女性别、亲属称谓系统中存在的对立不对称的标记现象,与动词有关的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中的标记现象,维吾尔语等级反义形容词在三种问句、比较句、构词、熟语系统等方面存在的对立不对称标记现象。其次,对维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中对应存在的标记现象进行了进一步对比分析,并对产生这些标记现象的共性和个性特征的原因做了尝试性的解释。第三部分(即第五章)主要阐述标记理论在维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启示。这一部分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在维汉语“被”字句教学中,检验标记理论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预测和解释作用,阐述了标记理论对以维汉语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和对双语教师的启示。本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研究内容方面,瞄准了维汉对比研究领域的空缺,有一定的补缺作用。标记理论已经被广泛运用于语言各个层面的研究,但据我们目前已掌握的信息看,在维吾尔语本体研究和维汉语对比研究领域中,涉及标记理论和标记现象的研究成果不多。本文以标记理论为指导,尝试对维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中存在的对立不对称现象做对比研究和成因解释,是对新理论的应用、对新方法的尝试、对新领域的探索,期望有一定程度的创新。二是实用价值方面,可望对提高以维汉语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作用。运用标记理论进行维汉语对比研究,并把其成果运用到维汉语双语教学,这不同于传统的对比分析研究,不是将对比分析的差异与困难简单地等同起来,而是把学习困难与语言间的差异和标记程度联系起来,从而更加准确地描述民汉学生学习第二语言时,可能存在的困难和学习重点,希望对提高维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实效性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经济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等政策措施正逐步落实,经济社会面临较大压力,社会矛盾不断加剧,潜藏在社会角落的各种风险经由
<正>2014年12月3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公开发布了《企业裁减人员规定(征求意见稿)》,上海市法学会劳动法研究会于2015年1月24召开研讨会对其进行了集
[目的]开发区域性大型活动卫生保障综合风险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为区域性大型活动接待单位的事先遴选和开展卫生保障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对区域性大型活动卫生保障接待
本文以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发布的最新数据为基础,从投资规模、地域分布、产业和行业选择、境外企业经营状况、对东道国的影响等五方面对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特征进行了分析。
本文从水质状况、河流底泥和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生物资源破坏、河流生态需水、生态景观和航运功能五个方面对湘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湘江流域生态环境表现出
<正>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行情,接近一半的上市公司参与了并购重组业务,并购重组过程中收购的标的公司往往有业绩承诺,业绩承诺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对公司成长性的信心,可
选择植物朱顶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并且研究其体外细胞毒活性,旨在能发现具有良好抗肿瘤活性化合物,为朱顶红的进一步的开发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运用乙醇
<正>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制的"CRH380A齿轮箱驱动装置"被国家科学技术部列入2014年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获得了政府专项奖励。此
王岗水库是20世纪50年代修建的工程,位于克东县城东北15 km处,乌裕尔河左岸一级支流玉岗沟的下游,大坝距离乌裕尔河道7 km,距齐北铁路线9 km。水库集水面积107 km2,总库容1 7
[目的]从HLA-DR、DQ基因角度探讨三氯乙烯职业中毒皮肤损害易感的遗传背景。[方法]采用PCR- SSP(sequence specific primer)法对三氯乙烯职业中毒皮肤损害组(病例组)及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