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法快速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合并细菌感染

来源 :南昌大学医学院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r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以16s rRNA基因为基础的细菌聚核酶链反应(PCR)法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合并细菌感染的价值。 方法 疑有细菌感染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在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FNA)获取胰周渗液后,行细菌通用引物PCR法检测,并与常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收集1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女性13例,男性4例,年龄17岁到79岁)不同时期不同部位标本45份,其中17份来自FNA,28份为术中标本。常规培养结果阳性38份,共10例,阳性检出率为84.4%;细菌PCR法检测阳性36份,共9例,阳性检出率为80%。与最终结果比较,PCR、培养诊断胰腺感染的敏感性分别为90%(9/10)、100%(10/10),特异性均为100%(7/7)。两者耗时分别为5小时、3天。10例最终诊断为胰腺感染,并行手术治疗;5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最终诊断为胰腺未感染;2例死亡。 结论 1.B超引导细针穿刺安全可行;2.PCR法能快速、准确地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合并细菌感染,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其他文献
背景: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是选用某些特异的转录因子,将体细胞重编程为具有多能性的干细胞。由多种体细胞建立的iPSCs,如今已成为生命科学
目的:  通过细胞学实验,探讨rh-Apo2L能否逆转顺铂耐药;探讨rh-Apo2L逆转顺铂耐药是否与PARP1、ERCC1有关;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探讨ERCC1、PARP1蛋白表达对患者生存预后的预测
目的:研究乳腺肿块的分割方法,对不同的分割方法做比较,并在对乳腺肿块正确分割的基础上,实现乳腺肿块的计算机辅助诊断,将诊断结果与活检结果做比较。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经
目的:在体研究狼疮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成骨分化能力缺陷的信号通路调节机制,探索SLE骨质疏松发病的新机制。  方法:1、分离狼疮鼠及对照组小鼠肾脏,制备组织切片,HE染色